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成功“唤醒”溺水深度昏迷少年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14 浏览次数:
“妈妈,我想喝水。”近日,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松医)康复医学科病房里,14岁的小龙用清晰的声音向母亲表达需求。此刻的他已能自主进食、流畅对话,甚至独立行走短距离——谁能想到,三个月前他曾因溺水命悬一线,被判定“苏醒希望渺茫”?从深度昏迷到重获新生,这场生命的逆袭背后,是松医康复医学科团队不懈的坚守与突破。
医生给唤醒溺水者做康复训练
时间回溯至2024年7月底,小龙在游玩时不慎溺水,心跳骤停。经现场半小时心肺复苏抢救恢复心跳后,他被紧急送入松医ICU。因脑部严重缺氧,小龙陷入“去大脑皮层强直昏迷状态”,ICU团队奋战一个多月稳定了他的生命体征,但苏醒的希望仍被蒙上阴影。家属辗转求医,多家三甲医院专家亦坦言“苏醒概率渺茫”。面对困境,家属选择信任松医康复医学科,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促醒攻坚战。
“每一秒都是脑功能修复的黄金期。”康复医学科医护团队为小龙定制了多维度促醒方案:高压氧舱内,每一次加压都在加速受损脑细胞修复;经颅磁刺激仪精准定位,唤醒沉睡的神经通路;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双轨并行,抵御肌肉萎缩,重建肢体控制力;针灸与理疗穿插其间,激活感知觉醒。与此同时,吞咽训练、言语刺激提前介入,为苏醒后的功能恢复埋下伏笔。
医生给唤醒溺水者做康复训练
奇迹在坚持中迸发。10月底的一次治疗中,小龙突然喊出一声“妈妈”,这声颤抖的呼唤让所有人热泪盈眶。而苏醒仅是起点,东莞“组团式”帮扶专家黄嘉惠与团队更是开启进阶计划:翻身、坐起、站立……每个动作都需上千次重复训练;从搀扶挪步到独立行走,从吞咽流食到自如交谈,团队用专业与耐心破解一道道难关。“现在他能笑着和我们聊天,自己吃饭、走路,这就是对医学价值最好的诠释。”黄嘉惠医生如是说。
目前,小龙正朝着生活自理的目标稳步迈进。他的重生之路,映射出松医康复医学科“全周期康复”体系的强大支撑——这里不仅拥有高压氧舱、经颅磁刺激等前沿设备,更依托多学科协作模式,将神经调控、肢体功能重建、言语吞咽康复等技术无缝衔接,为重症患者提供从促醒到功能恢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本报通讯员 石乔清 田靓雯)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