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动再创心梗救治奇迹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14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10日,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一名37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等多学科团队70分钟的生死竞速下,成功打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这场救治不仅刷新了该院青年心梗患者的救治纪录,更为全社会敲响了青年心血管健康的警钟。
突发胸痛,青年患者命悬一线
患者为中年男性,体型肥胖,长期吸烟且作息不规律。3月10日下午,因“胸痛半天”被紧急送入白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心电图显示下壁导联ST段轻度抬高,超敏肌钙蛋白轻度增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医生迅速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心血管内科主任宋广军率介入团队火速响应。冠脉造影结果令人心惊:患者粗大的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血栓负荷极重,随时可能引发室颤、心脏骤停。“这类青年患者血管病变进展快,猝死风险极高。”宋广军回忆道。
多学科联动,破解复杂病情
面对再灌注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低血压等凶险并发症,救治团队展开协同作战,立体化抢救:
1. 血管开通:介入团队果断实施血栓抽吸,清除部分致命血栓后,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尿激酶溶栓治疗;
2. 精准植入:在右冠近中段病变处植入药物涂层支架2枚,恢复血流;
3. 并发症应对:通过补钾镁合剂稳定心律,吗啡镇痛,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升压等综合措施,成功稳定生命体征。
从入院至血管开通(D-to-W时间)仅70分钟,较国家胸痛中心90分钟标准缩短22%,彰显“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导管室”无缝衔接体系的高效性。
术后患者家属含泪致谢:“他还年轻,还好有你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救治,谢谢医生!”
近年来,白云区人民医院通过设备升级、技术突破及区域医共体建设,将急性心梗救治效率提升至省内领先水平。此次救治再次验证了医院在胸痛中心建设中“主动防御”模式的成效,今后,医院将持续优化“急救-预防-康复”一体化服务网络,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青年心梗攀升,不良习惯埋祸根
“37岁!没有‘三高’却突发心梗,根本原因是吸烟、肥胖和熬夜。”宋广军痛心指出,近年来中青年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隐匿性症状更易被忽视。他特别提醒:
- 警惕非典型信号: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或伴肩背痛、冷汗、濒死感应立即就医;
- 破除认知误区:青年人群切勿自恃身体强壮而延误治疗,心梗救治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10%;
- 预防重于治疗:戒烟、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可降低80%以上心血管事件风险。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