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佳,引来截肢风险!患者:代价太大了,一定吸取教训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13 浏览次数:
近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急诊换药室接诊了一位中年患者于某,因严重的糖尿病足导致皮肤破溃感染,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坚持换药,我们都亲切地唤他老于。“要不是及时换药治疗,就有可能因感染控制不住而截肢”,已经恢复的老于到现在还在懊悔不已。
原来,今年53岁的老于患糖尿病多年,长期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由于胰岛素使用不规范,血糖控制不佳。自认为无大碍的他,平时饮食也不注意。今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多了,就没管好嘴,血糖也没监测。半月前出现右足踇趾皮肤破溃流脓,右足踇趾红肿明显,皮肤软组织破溃感染,伴脓性渗出,有臭味,大量绿色失活坏死组织,右足踇趾皮肤感觉障碍,右足背动脉扪及搏动弱,右足踇趾血运极差,活动受限。“这是典型的糖尿病足,要重视,除了及早换药治疗,同时要控制血糖,否则病情加重,截肢的风险都会有,不是危言耸听!”急诊科换药伤口专科护士分析。后急诊换药室护士为患者连续换药,同时控制血糖,情况逐渐好转,目前破溃处已结痂。
近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急诊换药室这类糖尿病足患者明显增多,多数患者都是血糖升高导致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发生率非常高,因而要高度重视,及早预防。
急诊科于洪婕副主任表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指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该病具有高复发率、高截肢率、高死亡率的“三高”特点,全球每30秒钟就有1名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而截肢后的5年死亡率高达50%,糖尿病病史长,有足部畸形、鸡眼的病人容易发生。
怎样预防?
首先了解糖尿病足早期信号:1.足部皮肤变色发凉;2.足部水肿;3.足跟皮肤干裂;4.肢端感觉麻木或丧失;5.小腿逐渐变细,肌肉萎缩;6.间歇性跛行;7.足部刺痛。
第二要积极预防,做到:
1.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管理是防止糖尿病足发生的基础,建议家庭自备血糖仪,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之内,戒烟戒酒,合理控制饮食。
2.适当运动,对于轻度的糖尿病足患者,适当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可减轻体重,减轻足底压力,并有利于控制血糖,建议锻炼时间每天一小时左右。
3.穿合适袜子和鞋子,建议穿浅色袜子,鞋子选择透气性能良好,宽松、圆头、厚底的舒适休闲鞋,穿鞋之前务必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防止足部划伤或磕伤,禁止赤足行走。
4.注意足部的清洁,养成每天泡脚习惯,泡脚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以防止细菌滋生,减少感染的风险。
5.注意足部保暖,在冬季更需注意足部保暖,防止足部干裂和冻疮的发生,不能直接用热水袋、暖宝宝等捂脚,防止引起足部皮肤烫伤,加速糖尿病足的发生。
6.学会自我检测,注意检测足部温度变化和感觉异常,若皮温降低或出现足部感觉异常,需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已经出现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每3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下肢血管情况。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避免足部出现伤口。若已有溃疡或伤口,应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保护鞋具,并尽可能减少行走。控制好基础疾病,除了稳定血糖,对高血脂、高血压预防和控制也非常重要。
于洪婕副主任提醒,一旦出现糖尿病足要及早治疗:
1.控制血糖。发生糖尿病足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血糖。
2.保证足部血供。良好的血运是创面愈合的必要条件。尽可能恢复足部血运,比如下肢血管狭窄,可行介入手术在血管中放置支架或球囊扩张。
3.清创换药。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足部和小腿创面后,需尽快行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组织,采用局部抗菌药物外用剂型,通过多次给药、持续给药或局部缓释技术,以维持局部有效的抗菌浓度,达到控制感染的效果,同时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局部抗菌药物是控制创面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4.营养支持。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因为感染、应激等原因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治疗的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护足口诀
洗脚水温三十七,记住时间是一十
浅色毛巾把我擦,趾与趾缝认真擦
修剪指甲要当心,平排剪成一字型
一天一次足自查,定期门诊来复查
袜子最好是纯棉,每天清洗晾晒佳
穿鞋之前仔细查,合适圆头又防滑
规律运动好处多,赤足行走不能有
总之,当出现不适后要尽早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以确保病情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处理。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