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医者仁心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的暖心故事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05 浏览次数:


3月3日,一名因经济困境一度放弃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医保政策的及时“托底”下重获新生。这场历时5天的生命救援,不仅是一场医学技术的胜利,更是一曲医者仁心与社会保障共筑的生命赞歌。  

突发胸痛,生死一线间的抉择  

患者张先生(化名),中年男性,长期从事灵活职业。2月28日晚,他因“胸痛1月,加重10小时”被紧急送入医院。冠脉造影显示其前降支次全闭塞,血流几近中断——这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典型征象,若不及时开通血管,心肌将不可逆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面对医生“PCI治疗”的建议,张先生却陷入沉默。他未婚,无直系亲属陪伴,住院的钱都是向亲友借的。想到术后可能背上数万元债务,朴实的他倔强地拒绝了为其开通手术绿色通道的建议,“我不能欠别人的……”这是他留给心内科主任宋广军的话。  

医者仁心:三次恳谈架起“心桥”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宋广军主任没有放弃。他深知,这类患者若未及时接受介入治疗(PCI),死亡率将显著升高。当晚,他三次走进病房,用通俗的语言向张先生解释病情:“前降支是心脏最重要的血管,现在就像一根快堵死的水管。支架手术能把它撑开,血流通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面积。”他翻出手机里的医保政策文件:“国家有新规定,像您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也能参保,手术后大部分费用能报销,不一定要等医保开通后做手术的。”

病床前,医护人员连夜协调医务科,同张先生确认其符合“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当宋主任第四次握紧他的手时,这个倔强的男人终于红了眼眶:“听你的,我治!”  

医保“托底”:为生命按下“重启键”  

手术室绿灯亮起。冠脉介入团队仅用40分钟便在前降支病变处成功植入药物涂层支架,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术后查房时,张先生摸着胸口哽咽:“以前总觉得‘病不起’,现在才知道,国家真不会落下任何人……”  

据院方介绍,本次手术总费用约2-3万元,通过其在毕节的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叠加报销,患者自付部分降至5000元以内。更令他暖心的是,医院还协助申请了医疗救助,进一步减轻负担。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