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压力大也会“发胖”!专家提醒,肥胖是病,健康生活,要从关注体重开始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04 浏览次数:

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代谢减重外科门诊专家吴宜斌副主任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肥胖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引发心血管、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因而关注肥胖、控制体重是我们要共同重视的问题。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约为34.3%和16.4%。这意味着大约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肥胖已经不是体型问题,更多的是多种疾病的“诱因”。

“如何科学判断是否肥胖?”吴宜斌副主任介绍,BMI(体重指数)是应用最广泛的肥胖及其程度诊断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在我国:BMI<18.5kg/m²,体重过低;18.5kg/m²≤BMI≤24.0kg/m²,体重正常;24.0kg/m²≤BMI≤28.0kg/m²,超重;BMI≥28.0kg/m²,肥胖。

导致肥胖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以及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能量消耗不足,脂肪堆积。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肥胖易感基因,更容易发生肥胖。

其他因素:睡眠不足、压力过大、某些疾病和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肥胖。

一旦明确超重和肥胖,要积极的干预与治疗:1、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首先,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比例;其次,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另外,需做好精神心理支持等。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3、手术治疗。对于重度肥胖(BMI≥32.5)且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考虑减重手术,如胃袖状切除术。

为确保个性化治疗体重管理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需对个体健康状况、具体需求、风险因素等全面评估,通常包括个人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人体成分分析、生活方式评估、运动能力评估等。

专家提醒,预防和控制肥胖,从现在做起: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饮料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以满足身体需求。

2.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增加肌肉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以提高基础代谢率。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起身活动,增加日常活动量。

3.改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肥胖问题严重,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减肥方案。

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担。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