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策略再创生命奇迹!"急诊+预防性干预"复合治疗为区域心血管重症救治提供新方案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2-28 浏览次数:
2月26日,面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复杂病情,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再显"治未病"担当。当天,该科为一名高危双支血管病变患者实施急诊PCI术中,创新采用"急诊+预防性干预"复合治疗模式,在开通急性闭塞血管的同时,主动处理潜在致命病变,为区域心血管重症救治树立新标杆。
生死时速中的主动防御:高危病变"一站式"清除
患者为68岁男性,因"反复胸闷胸痛4天,再发1天"紧急入院。经GRACE评分系统评估,其院内猝死风险达高危级别。心内科介入团队严格遵循"24小时黄金救治窗"原则,快速启动急诊PCI流程。术中造影显示患者右冠远端次全闭塞,前降支远段存在狭窄病变,团队果断对右冠实施支架植入术。
"手术本可就此结束,但患者前降支的‘定时炸弹’必须拆除!"主任医师宋广军解释,在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团队与家属深入沟通,最终对前降支远段病变实施药物球囊扩张术,成功规避二次急性心梗风险,即刻化解当前危机,更着眼长远健康管理。
技术革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管控"
此次治疗标志着医院心内科介入理念的重要升级——从传统急诊PCI的"救火式"处理,转变为"风险预判-同步干预"的主动防御。科室主任宋广军表示:"针对高危多支病变患者,我们在急诊术中同步评估非‘罪犯’血管,对不稳定斑块实施预防性处理,可降低30%-50%的再发心梗风险。"
该策略的实施依托三大核心技术支撑:
1. 精准评估体系:结合OCT影像学特征与FFR功能学检测,科学判定干预必要性;
2. 药械联合应用:对分叉、小血管等复杂病变优选药物球囊,减少支架植入损伤;
3. 动态决策机制:术中实时多学科会诊,平衡急诊救治与远期预后。
据统计,白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近三年累计完成预防性介入治疗42例,相关患者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至5.7%,显著优于单纯急诊PCI组(18.3%)。
患者福音:以"治未病"理念改写生命轨迹
"一次手术解决两处致命隐患,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术后患者家属激动表示。据悉,该患者已转入康复病房,即将开始为期3个月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计划。
"心血管救治正在从‘被动应战’转向‘主动出击’。"宋广军主任强调,医院将继续深化"急救-预防-康复"一体化模式,年内计划开展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筛查项目,让更多患者在尚未出现症状时就能获得精准干预。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作为医院重点专科,年均完成复杂PCI手术近百例,急诊PCI入门-导丝通过时间稳定在70分钟以内(国家标准90分钟),为患者筑起"永不掉线"的生命防线。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