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绣花”功  携束微光亮星河——记麻江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周治卫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2-25 浏览次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耳朵是聆听世界的桥梁,鼻子和咽喉更是呼吸与沟通的重要通道。当这些器官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生活将蒙上阴影。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眼耳鼻喉科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守护着人们的感官健康。

在这片领域中有这样一位医者:“洞小腔深乾坤大,任重道远天地宽”是他的工作特点;“小世界里守护大健康”是他的工作职责。从医26年来,他以博爱的胸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以精湛的医术解除无数患者痛苦;在平凡而神圣的医疗工作中,他辛勤耕耘,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益求精的技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称赞和同行的敬佩。他就是麻江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周治卫

 

患者为先 “小孔”里彰显医者情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从医多年来,周治卫始终认为,病人到医院就诊就是把性命托付给了医生,医生要担得起这份信任。因此,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心怀大爱,以精湛的医术在最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病痛。

眼耳鼻喉科的急诊患者很多,鼻出血、咽喉异物、急性中耳炎导致的颅内感染并称为眼耳鼻咽喉科的“三大急诊”,这对年轻医生最为棘手,也最让周治卫主任放心不下,每每有这种情况,他总是放下碗中筷、家中事立马赶来。在他的从医生涯中,紧急会诊、深夜手术是常态,一个电话打来就随叫随到,没有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不敢去外地、不敢喝酒,甚至陪家人出一趟远门也是一推再推。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曾有一名老年患者,因视力不佳摔伤,来到医院时,由家属轮椅送进医院,周治卫详细查看患者情况,双眼视力只有微弱光感,确诊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但该患者年龄太大,白内障过熟,核太硬,且听力不佳,手术难以配合,手术风险相当大。经过详细的检查和精心的手术安排后,周治卫联合科室团队成功为老人实施了切口小、时间短、愈合快、术后反应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此次手术不仅大大改善了老人的视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也说明了白内障手术并不排斥高龄患者,只要患者全身情况稳定,无手术禁忌症,完全可以做眼部手术。

当同事们谈及术前大家的顾虑和疑问时,周治卫很淡定地说:“患者找到我,我就要把最好的治疗结果给患者,我最想看到也最为骄傲的就是患者治愈后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微笑。”

精益求精 潜心医海勇探索

眼耳鼻喉器官虽小,却在人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与人体许多系统联系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处置不当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此部位手术使用的器械小巧而精致,手术操作的精细度、分寸的拿捏,必须恰到好处,否则便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几年前,周治卫接诊了一位鼻窦炎患者,患者曾辗转就医多家医院,经历了四次鼻息肉切除术,甚至一次鼻侧切开手术,鼻息肉仍未完全清除。多次手术使患者心存畏惧,在他的耐心疏导下,患者放下心中忐忑,在县医院进行了又一次鼻息肉切除术。手术仅用一个小时就顺利结束,一次手术,彻底治愈!摆脱病痛的患者激动地说:“后悔没有早点遇见周主任!”特为他送来了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周治卫在做每一例手术之前,都要反复研究推敲,他信奉“要么不做,要做就要竭尽所能做到最好”的理念,“怎样让眼耳鼻喉科既专又精,怎样让患者受益更多”是他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周治卫作为眼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常常运筹帷幄,长远规划,做强特色,深刻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重视新技术的开展,仪器设备、人才的引进,率先在县域内先后开展了鼻内窥镜下各组副鼻窦窦口开放引流术、鼻腔内新生物摘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眼内容物剜除术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悬吊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玻璃体腔注药术等新技术新项目。近期,他又将目光瞄向了亚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的研究。二十六年来,他凭借出色的医技,让千百名眼耳鼻喉科患者重新“看见色彩,倾听世界,自由呼吸”。

薪火相传  当好学科发展领路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学发展离不开薪火相传,学科发展离不开济济英才。周治卫作为科室管理者,他心里装的是医院,想的是患者,在意的是科室年轻医生的成长,面对科室新近年轻医生,他把自己视作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辈。在他看来,追求业务的精湛,不光是对自己的磨砺和升华,更是一个合格医生的责任所在,因此,他常常鼓励科室年轻医生要不怕困难,勇攀医学高峰,并根据每个年轻医生的实际情况、擅长治疗方向、尚有欠缺的地方,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制定进修计划及进修方向,选派他们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

科室成立之初,科内大多数医师都还很年轻。周治卫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年轻医生进行训练。只要是年轻医生能力所及的手术,周治卫都尽量让他们主刀,培养他们独立手术的能力。当有患者对年轻医生的技术有所怀疑时,周治卫总会耐心地安慰患者,手术时一直守在身边,做到“放手不放眼”;尽管临床工作很忙,他坚持每天带领年轻医生进行查房。查房时,他认真讲解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的解剖结构、诊断治疗等知识,使年轻医生获益匪浅。

工作中,周治卫也并没有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相反,他总是与科里的年轻医生“打”成一片。他最乐意给年轻医生当助手,就这样督促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技术。他经常对科室人员说:“工作时间不要太计较,趁着精力旺盛的时候多学一些,对自己对患者都好。”

就是用这种“宽中有严”的方式,周治卫让整个科室充盈着宽松、亲切、团结的气氛,科室的医疗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周治卫常说:“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大家业务水平都提高了,我们这个团队的业务技术才能整体提高,患者才能安心在我们这里就医看病。”

周治卫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巨大的。科室发展既要靠专家,更要靠团队。担任科主任前,他和同事们互帮互助,对自己技术强项从不保守,有人求教便热情传授。担任科主任后,他甘做人梯,悉心培养年轻医生尽早成才,不遗余力地为年轻医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年轻医生严于律己、刻苦上进,视患者如家人,对患者关怀备至,精心诊治,保持了良好的医德,受到大家的好评。


(本报通讯员 欧清兰)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