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医共体创新“四个一”提升县域慢病防控管理能力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2-24 浏览次数:

近年来,黄平县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为主要切入点,利用紧密型医共体的组织优势,按照“一盘棋、一张网、一朵云、一幅图”慢病防治的整体布局,深入推进医共体慢病健康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打造慢病防治“一盘棋”。黄平县坚持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省级“一县一试点”改革任务为契机,制定印发《黄平县医共体慢病健康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高质量建设健康黄平为主线,创新建立医共体健康管理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加强慢病健康管理,切实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强化部门联动,织密慢病防治“一张网”。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力量,建立医共体健康管理“三个中心”,打造三级慢病管理体系。县人民医院牵头建立“医共体健康管理中心”,主导并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完成辖区内体检和初筛。选派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共同组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团队50支,采取“下沉基层+远程指导”模式,共同开展各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形成规范管理、健康指导、远程协诊、双向转诊为一体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县人民医院建成“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并指导新州、旧州、谷陇、重安4个中心卫生院建成“胸痛单元”“卒中单元(哨点)”,打通急性胸痛、卒中救治的起跑“第一公里”。县中医医院牵头建立“医共体健康管理亚中心”,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对慢病健康同质化管理。2024年,县中医医院入选全国“全院血糖管理活动建设单位”和“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单位”,先后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省级第三批名医传承工作室,打造糖尿病诊治专科、治未病科、针灸康复科等科室并引进设施设备,率先在县域内开展胰岛素泵治疗,并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运用胰岛素泵,预防慢性病并发症发病率。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健康管理分中心”,负责监测、指导和培训乡村慢病健康管理工作,村卫生室协助开展随访管理。通过配备血糖仪、心电图机、生化检验等全科诊疗设备,对慢病患者精准分析并跟踪服务,做到慢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截至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开展慢病患者诊疗3万余人次。

发挥信息驱动,搭建慢病防治“一朵云”。黄平县获得中国农业银行帮扶资金支持,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分别打造医共体“两中心两平台一支付”信息化系统(即:智慧影像诊断中心、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远程医学会诊云平台、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县级医疗机构移动支付),医共体牵头医院运用信息化系统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对门诊、体检、出院等人群开展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基层首诊,实现检查结果由原来的手工录入升级为实时上传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分析服务对象个人健康状况,提升诊断效率,有效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率先在省内创新推行“健康背包”服务,逐渐形成“‘健康系统’实时监测、‘健康管家’定期监护、‘健康背包’随时出诊”的“健康背包”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米”。目前累计开展智慧影像诊断1.9万余人次,累计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及数据分析5000余例;“健康背包”团队累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4类慢病患者随访服务13.5万余人次。

推进健康行动,绘好慢病防治“一幅图”。依托省级健康县建设契机,制定印发《黄平县健康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推进全面禁止吸烟行动,完善居民健康运动基础设施,建成健康步道、健康绿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文化广场等公共环境设施,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2022年以来,黄平县连续三年作为省级健康素养监测点,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2024年顺利通过省级健康县建设评估。通过实施医共体慢病健康管理改革,黄平县县域慢病防控管理能力得到逐步提升。2024年,全县人均寿命达78.36岁,较2023年提高了1.94岁。

(供稿:黄平县卫生健康局)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