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罗猛委员:加强本土名医培养,为建设健康贵州贡献力量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

寒来暑往,四季轮转,转眼2025贵州省两会已至。随着两会召开,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健康贵州建设提出了不少“接地气”“冒热气”的建议、提案。
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代表委员,听他们介绍履职感悟、大会期间关注的话题,以及新的一年里的工作打算和美好期待。

罗猛委员:加强本土名医培养,为建设健康贵州贡献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去年全年的工作,内容实事求是、全面详实。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态势下,贵州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3%,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现代化产业和旅游业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障民生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罗猛表示,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推动省级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市级大病诊疗能力、县级常见病诊治能力、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显著提升,老百姓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对于未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前景,我充满期待。”罗猛说,展望新的一年,我将立足岗位,更好地为老百姓健康服务。希望争取相关专业同行支持,建立多学科科普宣传队伍,积极推进健康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同时争取医院相关支持,通过为基层医院建立博士工作站等方式开展医疗帮扶,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作为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的重要举措,目前贵州已有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落户开诊,为提升贵州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贵州省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进了老百姓健康福祉。
但在罗猛看来,尽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贵州带来了外省知名医院的专家资源,但这些专家大多以短期、轮流形式开展帮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却难以形成固定的名医效应,导致病人因缺乏对本地医疗水平的信任,选择出省就医,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也导致医保资金外流,影响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他认为,加强贵州本土名医培养尤为重要。
罗猛建议,应加大政府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名医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形成长效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和考核,实施名医工程,打造名医品牌,通过名医的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名医的表彰和奖励,激发名医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来黔工作,为建设健康贵州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赵明艳)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