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传递健康 守护患者“生命线”——榕江县人民医院打造少数民族语言科普视频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1-03 浏览次数:
榕江县总人口38.5万人,其中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9%,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在这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依靠透析治疗延续生命,而动静脉内瘘则是维系这一希望的“生命线”。然而,由于语言不通、医学知识晦涩难懂等问题,许多少数民族透析患者在日常护理这条 “生命线”时困难重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榕江县人民医院精心打造了《透析肾友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日常维护》苗语版科普视频,为苗族透析患者点亮了一盏健康守护的明灯。
精准洞察,搭建跨文化沟通桥梁。榕江县人民医院血透室医护人员发现,在院血液透析人数呈逐年上涨趋势,据统计,2023年血液透析患者21744人次,2024年达22318人次。其中,少数民族患者不乏少数,且这些患者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人仅能用苗语、侗语交流,对于医护人员用汉语讲授的透析知识及内瘘护理要点一知半解。很多肾友因为不懂正确护理方法,内瘘频繁出现问题,不仅自己饱受痛苦,还加重了家庭和医疗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血透室决定以苗语为载体,制作一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动静脉内瘘日常维护教程。
匠心独运,打造科普教学载体。血透室迅速召集懂苗族语言、熟悉苗族文化习俗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翻译,以及专业视频制作人员,齐心协力开启了这项意义非凡的工程。视频中医护人员用苗语手把手演示内瘘的日常触摸检查、手臂的正确睡姿、如何避免提重物等操作细节,让肾友们及其家属直观感受到专业建议的实操性。每个操作步骤都进行多次重复拍摄,确保清晰明了,让观众毫无障碍地学习。这种熟悉语言带来的亲近感和可信度,会促使肾友们更愿意听从医嘱,按时复诊检查内瘘情况,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长期透析治疗,减少因不依从医嘱导致内瘘并发症而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
积极宣传,让专业知识飘进苗乡。在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视频内容,并配以图文简介、专家推荐语,方便用户浏览和分享。号召全院及医共体分院干部职工积极转发分享,借助“朋友圈”迅速扩大影响力。同时,下沉团队合理安排精通苗族语言的队员,在深入苗族村寨随访时,不仅为透析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讲解透析相关知识,开展心理疏导,并将该科普视频直接发至患者手中,让科普知识真正“飞入苗乡”。
成效显著,让患者生命线再延续。患者观看视频后,严格按照视频指导进行内瘘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透析治疗更加稳定、高效,患者对后续透析治疗的信心也随之增强。同时,患者家属观看苗语版视频后,也能快速掌握内瘘维护知识,成为患者居家护理的得力助手。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提醒,协助做好清洁、保暖等基础护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下一步,榕江县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做好各族群众健康的守护者,针对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量身定制各类疾病科普视频,丰富科普内涵,进一步搭建起为新时代各族患者群众解决困难有效载体,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都能在熟悉的乡音中汲取战胜疾病的力量。
(本报通讯员 吴绍劭 龙姜 何小康)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