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误吞3.5厘米钢针 医生妙手五分钟取出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2-24 浏览次数:

12月21日,本是冬至团圆夜,但对小雷(化名)一家却是惊心动魄的一天。
9岁男孩小雷是岑巩县人,前几天父母发现儿子突发剧烈咳嗽,询问之下才知道儿子在学校里意外将一颗钢针吸进了气管里。父母吓得赶紧送往当地医院,医生初步检查后建议送贵阳救治,耽误久了恐有生命危险,父母即刻从200公里外转至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医生根据小雷的胸部影像,初步考虑金属针位于主气道内,长约3~4cm,其中一端非常尖锐,与气道壁的毗邻关系尚不清楚。情况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儿童呼吸科决定采用软式支气管镜探查,同时根据金属针的形态、位置即刻做好术前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方式。重点需要保障金属针取出的过程中不会造成对声带、气道黏膜造成损伤,尤其是避免出现气胸、气瘘或大出血等可能的危急情况,同时还要保障3~4cm长度的金属针能够顺利通过上呼吸道。难度很大,但是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取出钢针。
在与重症医学科的共同协作下,小雷经软式支气管镜探查明确金属针位于气管中段,尖端向上并且嵌入气管壁内,明确异物的详细情况后即刻退镜,重症医学科在软式支气管镜的引导下置入气管插管至金属针的上方,经软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送入异物钳,异物钳将金属针缓慢钳至气管插管内,再将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及金属针同时退出小雷气道及口腔,在充分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儿童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协作,仅用5分钟便将金属针顺利取出,避免了金属针对小雷的二次损伤。
目前,小雷手术已经顺利完成,恢复情况良好。
经软式支气管镜气道异物钳取术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难度和风险大。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科开展儿童软式支气管镜技术已有20余年,2019年成为国家卫健委首批十一家之一的儿童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在持续提升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对省内及周边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在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本地区对儿童呼吸系统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
(供稿: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