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像过山车,服药都无效,原来他这里出了问题!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
血压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最高时达到190/110mmHg,几种口服药都降不下来。一家人到处打听,后经亲戚推荐最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解决了问题,原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肾脏上的肿瘤作祟。
46岁的周女士(化名)近一年来感到左侧腰背部反复疼痛,血压忽高忽低,即使口服几种药也难以控制。在当地县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区域长了一个6cm大小的肿块。由于肿块与脾脏、胰腺、胃底及重要大血管边界不清,当地医院告知无法进行手术根治。
在一家人六神无主时,亲戚推荐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看看。泌尿外科副主任申智勇博士接诊患者后,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左侧肾上腺占位,大小约60mm*32.8mm,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而且局部与胰尾粘连严重,胃底部与肿瘤似无明显界限,与左肾动脉、脾血管分界不清,进一步完善肾上腺激素检查定性,初步诊断为“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切除术是难度和风险性极高的手术,曾是上个世纪泌尿外科医生的手术禁忌。该手术难点在于手术中“不能碰”,一旦明显触碰肿瘤,血压、心率在几秒钟内就会出现巨大波动,肿瘤血管阻断后,即出现严重低血压,对术者的手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肾上腺MDT团队的围术期管理更是极大的挑战。
泌尿外科团队高度重视,仔细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史,认为周女士手术指征明确。但考虑嗜铬细胞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在手术分离切除过程中,一旦触碰肿瘤,便会让它受到刺激,从而立即释放大量激素进入血液。为了保证患者手术万无一失,首先进行了规范的围手术期扩容治疗,扩容约14天后,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之间。为了确保术中循环功能平稳,申智勇博士组织开展了四级手术术前讨论,与影像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多学科MDT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诊治方案。近日在麻醉科协助下,在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石家齐教授的指导下,申智勇博士、肝胆外科副主任王兴、泌尿外科治疗组组长韩宇、管床医师贾家乐历经4个多小时,顺利为周女士实施了“经腹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胃底粘连松解+脾周粘连松解+左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周女士生命体征平稳,经过精准治疗及精细术后护理2天便下床活动,目前恢复良好。
申智勇博士分析,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肿瘤,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也有恶性的可能。该病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时间拖得越久,伤害就越大,治疗的难度也越大。他提醒,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的患者应注意早期筛查,从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有疑似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