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四大引擎”驱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2-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绥阳县抢抓中医药发展历史机遇,依托“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率先探索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县,通过聚焦机制革新、加大资金投入、延展产业链条、深化民生服务等举措,成功构建了一个有活力、具竞争的中医药产业集群,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聚力机制革新,激发产业活力

绥阳县通过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部门协作。同时,设立专门的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政策执行有力,构建了高效协调的工作格局,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投入发展资金,夯实产业根基

总计投入2.2亿元,建设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经典病房及中医护理门诊、县中医药康养中心、15个乡镇中医馆等设施,并提质建成4家省级示范中医馆和2家优质中医馆。还建成山银花交易市场和中药材加工厂房,中药材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万余平方米,形成了以医带药、以药促医的良好局面,夯实了中医药产业的基础设施。

三、延展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在种植方面,成立了山银花全产业链研发中心,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模式,组建了8个山银花种植合作社和1个五倍子种植合作社,建设了11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1个梅花鹿养殖基地,总面积达30.6万亩,中药材一产产值达到了7.44亿元;在加工环节,深化与贵州百灵集团的合作,推进山银花等中药材深加工,开发了包括山银花含片、漱口水在内的50余个新产品,培育加工企业83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二产产值达到了15.3亿元,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等地;在康养领域,结合健康旅游示范项目,打造了4个4A级景区和8个3A级景区,获批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1个,培养项目1个,形成“中医药+旅游”的新型康养模式,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此外,承办首届“黔药膳”大赛,推出7款以山银花、黄精等本地药材为原料的药膳产品,进一步推广了中医药养生理念,提升了区域品牌形象。

四、深化民生服务,共享发展成果

构建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15分钟城镇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年中医门诊量超过15%的增长速度;带动全县3.5万户农村家庭通过以山银花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实现户均收入超过2.5万元,中药材加工就业500余人,年工资收入超过2000万元。凭借“山银花中草药山地经济全产业链”减贫模式,绥阳县荣获第二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奖,充分展示了中医药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显著成效。

(供稿:绥阳县卫生健康局)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