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衰患者最难挨,如何预防?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
随着气温的降低,寒冷的冬季到来了,贵阳各大医院心内科心衰的患者明显增多。“冬天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是比较难挨的季节,我们病区收治的病人中有一半是心衰患者。”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国伟介绍,心衰发作非常危险,因此要做到及早预防、有效治疗,才可以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
陈国伟介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杀手。每年有2005万人死于影响心脏或血管的疾病。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会引起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损伤各个器官,导致多器官衰竭,器官功能下降。
心衰的诱发因素常见于:
1.血容量增加。在日常饮食中过多摄入盐分较高的食物,或者在静脉输液时速度过快,都容易引起机体内的血容量增加而诱发心力衰竭。
2.感染因素。当机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菌、病毒侵袭机体加重心脏负荷,可出现心力衰竭。
3.治疗措施不当。如果本身存在高血压,若没有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利尿类的药物,比如私自停止用药,因治疗措施不当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现象。
4.情绪过于激动。如果机体受到应激反应引起情绪过于激动,比如大怒、生气、咆哮等,会造成机体的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加剧,从而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
5.心律失常。当机体受到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引起心律失常时,若没有及时给予相关治疗措施,导致心动过速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
陈国伟介绍,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下降,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支气管炎等,比较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力衰竭。另外,天气寒冷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也会收缩,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冬天寒冷刺激,还可能导致心脏血管痉挛,诱发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也会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怎样科学预防和治疗心衰?
陈国伟表示,预防心衰,首先应在流感发病季节或天气骤变时,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感冒;其次,要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减少食盐摄入量;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尤为重要,戒掉烟酒、保持心情舒畅、规律性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可以预防心衰发作。
1.预防感冒。在流感发病季节或者是天气骤变时,体质较弱者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如有需要在外出时应佩戴好口罩,并且及时增加衣物,同时尽量少到人群过于密集的场所。若是不慎出现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所以预防感冒尤为重要。
2.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保持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是饮食结构不均衡,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易诱发包括心衰在内的各种疾病。所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饮食方面应以清淡少盐类食物为主。若是患有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饮食方面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摄入食盐量过多易加重体液潴留,诱发水肿,心衰发病率也会增高。
3.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人体健康有益,在平时要注意戒掉烟酒,保持心理平衡,心情起伏不可过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影响健康,易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而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引起心衰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各种疾病发生起到积极意义。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以7到8小时睡眠时间为佳,避免熬夜,保持规律性作息时间。
陈国伟主任表示,心衰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疲乏、踝部水肿等,特异性特征包括颈静脉扩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病理性第三心音(奔马律)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或体征时,说明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可能已经出现心衰了,要及时治疗。当然,心衰的防治重在预防,因此,应尽早预防和治疗心衰,以避免发生过早死亡的风险,做到用心去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泵”。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