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人民医院:上好医改“必修课” 答好民生“幸福卷”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

“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满满的干货,让我们受益匪浅。”12月9日,在黎平县人民医院2024年医共体单位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上,水口镇卫生院院长石培英说。

今年以来,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黎平县人民医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召开医共体DIP支付方式改革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会,将内控管理、账务管理、DIP改革政策、诊断选择和病历质控等内容列为“必修课”,增强医共体单位工作本领和服务能力。

“培训涵盖16家医共体单位院长、财务报账人员、医保工作人员,主要目的是在DIP支付改革政策下,引导医共体单位规范医疗服务,保障患者权益。”黎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龙家森说,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县人民医院狠抓医共体单位学习培训的同时,还加强医共体单位医保基金使用监管,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

为将培训转化为提升工作成效的强大动力,黎平县人民医院总会计师韩映菊以《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为题,从相关文件、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含义等方面一一为大家作阐述,提升医共体单位人员思想认识,引领医共体单位驶入医保支付改革“快车道”。黎平县人民医院医保管理办公室丁昌琴作题为《医保结算清单填报与运营分析》的授课,通过解读DIP基本概念、阐释规范填报医保结算清单意义、加强医院DIP运营分析等,深化医共体单位人员对DIP付费内涵的理解,提升操作能力。

据了解,DIP付费是一种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方式,根据“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在共性特征对病案数据进行客观分类,在一定区域范围的病例数据形成每一个组合的标化定位,能客观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状态及资源消耗水平,给每个病种赋予“分值”。参保患者住院过程中,无论做多少检查、用多少药,医保基金向医院支付该疾病的治疗费用均根据数据客观生成,让医疗机构互相比拼成本、技术和服务,从而规范医疗流程,优化医疗行为,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惠及群众、造福社会。

参保群众“健康账户有结余”,是黎平县人民医院推进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为将改革工作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受实惠,该院加强DIP队伍建设,组织DIP专班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提升DIP专班人员业务能力,落实医保各项业务编码贯标工作,狠抓病案首页数据全流程监管,强化医保结算清单二次质控,保障DIP医保结算清单质量。2024年1月至10月,该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10 %,平均住院天数较上年同期下降0.3天,药占比由2023年的24.7%下降到20.2%,耗材占比由9.1%下降到9.0%。广大参保群众共享医保改革成果,提升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步,我们围绕上好医改‘必修课’,答好民生‘幸福卷’,加强医共体单位专业能力、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医共体单位编码管理、信息传输、病案质控、医院内部运营管理,促进DIP改革落地见效,为群众减负。”黎平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光科表示。

(供稿:吴志培  陆顺霞)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