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例!贵医附院实行全距骨假体伴踝关节置换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李江伟主任医师及方舟主治医师为一例类风湿性踝关节炎的患者成功完成“3D打印全距骨假体伴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

患者为一中老年女性患者,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余年,双侧踝关节渐进性疼痛并内翻畸形十余年,左侧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显著,遂于贵医附院骨科就诊。

据了解,患者于2年前于贵医附院骨科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医生查阅患者病史、结合查体、阅读影像学资料后确诊为“双侧类风湿性踝关节炎并左侧距骨坏死Ⅳ期”,予以收住入院,拟行左踝关节手术治疗。

考虑踝关节融合后,行走僵硬且患者极大可能面临双侧均需要手术治疗可能,决定行3D打印的全距骨假体及全踝关节置换手术。经由足踝专业组方舟医师咨询相关专家,并和假体设计工程师反复沟通,确认假体最终方案后成功开展手术,手术全程约120分钟,同期一并行前足手术畸形矫正纠正了患者前足的内翻畸形及类风湿性跖趾关节脱位带来的转移性前跖痛。

该手术避免了既往踝关节融合术导致的踝关节活动功能丧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距骨坏死治疗领域向更加精致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

【相关链接】

距骨坏死为距骨的血液供应血管受外伤、血栓、闭塞等原因而发生中断,从而导致距骨内的骨组织相关细胞无法进行新陈代谢而死亡,骨质逐渐吸收,发生囊性病变及整体塌陷。早期的距骨坏死治疗以药物或手术手段恢复和改善血运为主,而随着病理变化及发展,坏死晚期发生距骨塌陷,滑车形态丢失,踝关节疼痛显著,并随着病程发展而出现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传统的距骨坏死中晚期治疗为踝关节融合术,此技术将胫距腓关节面破坏后通过植骨固定使胫距腓关节面融合,避免了踝关节活动而引发的疼痛症状,但踝关节活动功能相应丧失。近年来3D打印的全距骨置换逐渐被业内医生发展和应用,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一个金属距骨假体来置换已经塌陷的距骨,从而保留了距骨的支撑作用及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同期伴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能够改善踝关节疼痛症状,纠正踝关节及后足的畸形状态。该技术避免了早期踝关节融合手术,对于可能面临双侧踝关节手术或已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踝关节融合术后,同侧下肢行走将出现明显障碍,对已置换的髋膝关节假体将带来极大的松动风险),该手术为我省有报道的首例伴全踝关节置换的全距骨假体置换,填补了省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以下附图: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