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七统一”有效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1-18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药品供应安全、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榕江县于2024年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龙头,正式启动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工作。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百姓健康“堡垒强”。

统一用药目录。中心药房用药管理小组根据常见病、多发病、专科用药特色、临床用药频度及分级诊疗用药需求,结合医共体总院用药目录及分院用药品种,明确了药品剂型、品规、质量层次等,并优先考虑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和基本药物,实现分级诊疗常见病种的用药衔接。目前,两家县级医疗机构目录已制定西成药品1874种,其中基本药物品种数1040种,占比约为55%;县乡衔接药品556余种。

统一药品采购。对于阳光挂网采购的药品和耗材,经各分院提供每月的采购计划至中心药房,再由医共体药械管理中心采购员在贵州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统一网上采购。同时,强化药品采购管理。按照合同管理制度,由医共体统一签订采购合同,防止药品供应企业不按合同供货配送、不配送基层分院,同时防止分院不按合同下单采购、不按时结算等违规行为。目前,两家医院已采购西药品种1440种,中成药品种564种,中药饮片品种346种,采购金额共计约1460万元。

统一药品储备调剂与结算。医共体总院已适量储备临床必需、疗效明显、无可替代且采购困难的短缺药品,并将医供体统一采购的药品、供应不稳定的急(抢)救和用量少的药品等纳入调剂范围。同时,对统一采购配送药品的,明确了协同结算要求,具体为医共体药款由总院药械科统计,财务科代为结算采购配送的药品货款。目前,县中医院储备并调剂至各分院的西药品种约130次,中成药品种14次,中药饮片品种355次。

统一药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医共体内药学人才“统管统用”政策,整合药师资源,按照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做到总院和分院合理使用相结合,引导药学人才双向流动。同时,组织药学人员学习药学法律法规政策、操作规程,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培训等,补充医药专业知识,加强药学人才互助和培养。目前,县中医院已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分院医师、村医人次数约300人次;开展“中药煎煮技术培训班”2次,经培训合格并颁发结业证书的分院人员数为4人。

统一指导合理用药。规范药事管理、药学服务内容,开展药学服务协作,统一指导医务人员按照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使用药物。同时联合医共体分院及村卫生室积极开展社区用药咨询、合理用药宣教等活动。目前,县中医院已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中医药义诊服务”活动10余次,服务群众达500人次。

统一用药监管。健全用药监管工作机制,依据医共体总院药事质控检查内容和重点药品监控目录,按照《榕江县中医院医共体分院质控检查表》的内容,坚持定期、实地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药事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措施,并责令进行改进,加强分院药品使用管理效能。目前,县中医院已开展10家医共体分院质控检查2次,汇总并通报2次。

统一落实集采政策。由医共体总院负责组织协调各分院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历史采购数据,做好精准报量工作,做到优先采购、使用国家集采中选产品。同时,建立违约联合惩戒机制,对已完成约定采购量但中选产品占比低于50%的予以提醒,对于不按照规定采购、使用中选产品的医疗机构,将对医共体分院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整改。目前两家县级医疗机构已指导21家医共体分院开展集采报量5次,督促分院整改完成集采任务7次。

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打造百姓健康“守护网”。

自县域医共体和中心药房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总院和分院采取医药互补的形式,在不违反医保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分院到总院领用部分常见病药品、急抢救药品、短缺药品等,以满足分院的用药需求。县级医疗机构医共体按照相关要求,扎实开展县域医共体和中心药房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医药资源的下沉。

同时,榕江县中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基层、适宜基层的“中医药技术培训班”、“中药煎煮技术培训班”、“中医药文化进社区”等活动。

榕江县中医院还指导医共体分院建设并开展好“中医馆”和“中药房”,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



(本报通讯员 吴绍劭)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