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患肝肿瘤命悬一线 微创介入手术成功施救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1-08 浏览次数:
早产儿小哲因肝肿瘤出现心衰、呼吸困难,命悬一线,危急时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多学科联合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康复良好,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这也是贵州省内完成肝动脉栓塞治疗年龄最小的患儿。
小哲系孕35周早产儿,出生后即诊断为肝左叶巨大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伴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近日,小哲因心衰导致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新生儿科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考虑到小哲病情复杂且危重,当地医生建议家属转上级医院治疗。
绝望之际,小哲的父母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血管瘤专科门诊就诊。
接诊后,医院小儿普外胸外血管瘤外科主任医师唐应明与科室主治医师周洲详细查看了小哲的病情,迅速为小哲制定治疗方案,当即联系了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入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肝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且生长迅速的肝脏肿瘤,常见于儿童和婴儿,易并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重症肺炎等,因病情发展速度快、并发症多,传统的内科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同时传统的手术治疗创伤大,使得微创介入手术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理想选择。”唐应明说。
然而,小哲出生仅36天,以及仅有3.2kg的体重都给手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能够完成此类手术的专家寥寥无几。
病情危急,时间紧迫,为了快速确定救治患儿的手术方案,医院一边为患儿完善相关术前检查,一边儿童普外胸外血管瘤外科联合介入科、麻醉科、新生儿科会诊,经过大家讨论,拟定为小哲实施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造影,明确病灶供血动脉后进行栓塞治疗。
更加棘手的是,术中超声显示,小哲股动脉直径仅有1.7mm,穿刺针直径为1.2mm,加上穿刺鞘后接近1.32mm,这意味着术后患儿存在股动脉闭塞的风险。面对这一挑战,治疗团队当即决定采用无鞘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术中,成功将微导管置入患儿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精确的栓塞治疗。
令人高兴的是,手术历时2小时,过程顺利,小哲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术后,小哲转入新生儿科继续治疗,由于肿瘤的供血动脉被栓塞,小哲肝左叶的肿瘤开始逐步缩小,经过治疗团队的精心护理,患儿病情迅速稳定下来,心衰症状明显缓解,终于撤掉了呼吸机。目前,小哲已经康复出院。
(本报记者 赵明艳)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