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疼痛人群已超过3亿人,专家指出,不能忍,要及早止痛、科学治痛!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0-21 浏览次数:
疼痛,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生理感受。对于人体来说,有些疼痛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提示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有些疼痛不仅没有预警作用,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潜在风险。从2004年起,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定为“世界镇痛日”,我国中华医学会则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定为“中国镇痛周”。“慢性疼痛已经成为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要及早诊疗,科学止痛”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疼痛科主任王远军说。
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迅猛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一直以来,大众普遍认为疼痛只是一种症状,然而事实上,在2002年IASP(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大会中就指出急性疼痛是症状,而慢性疼痛就是疾病。由于目前对疼痛和镇痛治疗的认知不足,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就诊率相对较低,如果慢性疼痛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长期疼痛管理。
那么疼痛有哪些?
王远军主任介绍,急性疼痛,属于身体的报警系统,机体可在组织损伤的即刻作出反应,避免进一步伤害,急性疼痛有明确的开始时间,一般持续时间短,疼痛程度随损伤部位、范围有所不同,常用的镇痛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慢性疼痛,指反复发作持续超过1个月的疼痛,表现为痛觉下降、痛反应增强和自发性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炎症、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肿瘤和糖尿病等。
有的轻微疼痛是疼痛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也会发展成严重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任何事情在发生之前,都会有一些征兆,人体也一样。一些简单的疼痛症状,可能是身体给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专业的镇痛治疗,对于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长期疼痛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因疼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因此应及早治疗。
如何治疗慢性疼痛?
王远军主任表示,目前一般遵循“四阶梯治疗”原则。第一阶梯为无创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第二阶梯为微创介入治疗,包括靶点药物注射、射频治疗等;第三阶梯为神经调控治疗,包括外周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鞘内药物灌注、运动皮层电刺激等;第四阶梯则针对慢性疼痛的外科治疗,包括各种神经系统毁损性手术治疗等。
“疼痛是患者的不幸,除痛是我们的责任”,王远军主任强调,“慢性疼痛延迟治疗可能会增加其他健康相关问题的风险。”因此,及早、充分、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可以降低疼痛带来的心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和舒适度。他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