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领腿疼卧床半年,神经外科妙手摘病灶,术后患者行走自如!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0-21 浏览次数:
“我以为这辈子就要躺在床上成‘废人’了,没想到医生用微创就解决了我的问题,我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近日,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外科,正准备办理出院手续的李女士高兴地对神经外科副主任彭岗说。
今年35岁的李女士是一名白领,因长期久坐办公室患上腰椎间盘脱出。今年4月份,李女士便感到腿部有些不适,起初只是轻微的疼痛和麻木,但能自行行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到了7月份,长达数月的疼痛折磨让她已无法正常行走,只能卧床度日,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期间,李女士曾在一家三甲专科医院接受治疗,在尝试了针灸、打针、滴管、拔罐以及输止痛药等多种治疗方式后,效果均不明显,而且一旦停了止痛药,疼痛和麻木感便会卷土重来。
“由于疼痛我无法行走只能躺在床上,看到别的年轻人能跑能跳的,一段时间我天天在床上以泪洗面。”李女士说。后经朋友介绍辗转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神经外科寻求帮助。
在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彭岗带领脊髓脊柱组医生发现:李女士的四肢肌力均为V级,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腰椎MRI检查结果显示她的L4/5椎间盘变性,L5/S1椎间盘不仅变性还伴有突出,最终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且已压迫到神经根。
考虑到患者年轻且今后工作仍需要久坐,神经外科脊髓脊柱医生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李女士便能下床行走,疼痛与麻木感得到了显著缓解。
彭岗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一般来讲,好发于以下人群:
1.年龄方面,多发于25到50岁的人群,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以上。
2.性别方面,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男性,这是由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大于女性,椎间盘负荷也长期大于女性。
3.职业方面,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多见于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此外,长期处于久坐的人群,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患病。
4.环境方面,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5.其他方面,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等,同时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比较多,孕期的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导致负重突然增加,加之肌肉相对乏力,韧带松弛也是诱发本病的危险时期。
彭岗副主任提醒,对与上述患者一样长期久坐的办公室工作者来说,腰椎间盘突出就是一种职业病,即使手术后平时也要注意防护。他特别叮嘱李女士出院后一定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做腰背肌锻炼各一次,之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直腿抬高、小燕飞动作、平板支撑、拱桥运动、游泳等进行康复训练。
彭岗强调,一旦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要尽早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科 普 知 识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锻炼方法
1.俯卧与床,做双上肢抬高、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与床的动作,上述动作各十余次,每日坚持30分钟锻炼;
2.退走锻炼:在空旷、安全处倒退走,每次30分钟左右。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弓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3.每日做挺腹运动十次,一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恢复解剖功能位,达到适应状态。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注意事项
1.保持正确的坐姿;
2.腰部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夏季避免直接坐在冷地上或空调环境下;
3.避免睡软床或长时间卧床休息,以免加重腰部症状;
4.在需要搬运重物时,尽量靠近物体,下蹲并收紧核心肌肉以避免弯腰;
5.在疼痛缓解期间,尽量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久坐时可以定时起身活动,做一些轻微的伸展运动,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7.久站时,应注意交替使用左右腿以减轻单侧腰部的负担,并适当调整站立姿势以保持腰部舒适。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