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平:“内”存大爱 “镜”显关怀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0-17 浏览次数: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消化却是比“食”更重要的环节,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系统。如果说消化道是生命的“供给线”,那么从事消化内科研究、在临床一线工作了二十六年的消化内科主任王天平无疑就是胃肠道的超强守“胃”兵。

满脑子装着患者的王天平主任,说话时总是透露出一份儒雅平和,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也正是因为王天平主任这种温和谦恭的性格,让无数患者卸下紧张、忧虑心理轻松就医,也让他成为病患者心目中的“救命恩人”。

一身纯白  一丝不苟守护健康

消化内科是集消化门诊、病房、内镜室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王天平主任每天穿梭在消化病房、内镜门诊中。清晨,他一定准时到达病房,带领全体医生床旁交班,了解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仔细查体、问诊,指导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和诉求。从医多年来,王天平主任用医者仁心和高超技术为患者祛除病痛,赢得患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身披“战袍”,手握操纵臂,眼盯显示屏,胃肠镜手术中的王天平主任搜寻着病灶的蛛丝马迹……每当此时,他目光坚定、动作干脆利落,与平日里的温文儒雅气质判若两人。

在普通人的眼里,胃肠镜就是一种常规检查,但在王天平主任手中,内镜就像被赋予了生命的精灵,在他娴熟而巧妙地指挥下,慧眼判别可疑病灶,精准施治。“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王天平主任经常跟科室医生这样说,“每一例胃肠镜检查都要做到认真、仔细,同时要多学、多看,才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王天平主任擅长无痛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各种类型急性胰腺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挽救了众多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重症胰腺炎等危重患者的生命。在王天平主任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团队稳步前行、积极进取,“服务+技术”齐头并进,打造出了消化专科新高地。

潜心钻研 实现技术新跨越

专业能力突出是王天平团队的最大特点,高效满足患者个性化诊疗需求是王天平团队的追求。从医26年,王天平深知当前消化学科发展迅猛,必须时刻紧抓学习,才能跟上当前时代、满足患者需求。除了日常的坐诊、查房和手术外,王天平基本都在不断的学习,在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准确把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基础上,持续跟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将最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作为消化内科医疗团队的领头人,王天平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青年医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科里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年富力强的医疗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在县域内率先开展消化道早癌筛查、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套扎术、组织胶及硬化剂注射治疗术)及胃肠息肉(粘膜病变)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异物取出术、黏膜活检术、息肉圈套器切除术及电灼术、EMR术、内痔圈套器套扎术、胃镜辅助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微创诊疗先进技术,其中王天平带领团队开展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技术为院内最早,县内首家。

作为科室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王天平主任坚持博采众长、和而不同的原则,参照三级医院学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专病分组,按照内镜、消化道早癌诊治及幽门螺杆菌诊治等不同方向,指定专人牵头负责,充实理论知识,跟踪发展前沿,夯实临床基础,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科室成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鼓励科室人员不断精进医术、钻研创新,科室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永葆初心  履行医生天职

从医以来,王天平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消化内科患者病情凶险、复杂且多变,面对每一位患者,他都会亲自到床旁询问病史并一遍遍查体,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争取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有效的诊疗。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临床急重症,是科室常见病之一,治疗稍有不当,患者即有生命危险。因此,每次治疗,王天平都高度的专注,给予患者最为准确的治疗。一次,一位76岁老年男性患者连续多日消化道反复大出血,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病情十分危急,家属几近放弃。王天平接诊后,迅速通过消化内镜查找病因,经过细致的查找,发现患者胃体后壁存在一处巨大溃疡,中间有两条血管断端,由于位置隐蔽、情况特殊,导致之前口服药物难以发挥效果。找到病症之后,王天平立即采取常规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用钛夹夹闭出血灶,但效果还是不佳。王天平果断决定采取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硬化术止血+止血钳高频电凝止血,仅治疗数分钟,病灶出血停止,老大爷的生命成功挽回。这个患者不是个例,在消化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王天平每次都能做到随叫随到,全心治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医德和医术的完美结合。

王天平常常说道:“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患者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身为医者,在工作中就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肩负起患者及家属赋予的信任。”

王天平常怀抱着一份坚定的信念——要做良心医生!

从医多年来,对待每名患者,王天平都会用心倾听诉求,帮助分析病情,安抚患者心情,团队和患者的关系就像朋友甚至亲人。记得五年前,正逢中秋佳节,一位80多岁的患者因食管异物而急诊。经过检查,食管上端异物刺入食管壁中,距离主动脉弓仅3mm,如不及时取出,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当科室电话打到王天平家里时,正在与家人团聚的他,立马放下碗筷,都来不及与家人说明理由,就飞奔到科室,带领团队奋战一个多小时,最后成功将异物取出。等出手术室时,已近深夜,患者及家属感激涕零,以至准备拿出财物“答谢”,王天平坚定拒绝了,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患者急诊,无法与家人共度佳节的事情,在王天平的从医生涯中,已经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了。倒是没有急诊病人的节假日,王天平反而会心神不宁,随时做好奔赴岗位的准备。

守护是一种坚持,更是一份信任。消化内科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瞬息万变的救治场景,更多的是细细抚“胃”人心的守护。王天平带领团队逐步开展了消化道癌症早筛、成立独立内镜中心、建立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这些年,让当地群众不再依赖省、州就医,不必为了内镜检查而到上级医院等待,在家门口就能迅速的解决消化系统疾病问题。

白驹过隙,26年如一日,王天平始终坚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以仁术承载生命,以仁心守护健康,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解除了无数患者病痛,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本报通讯员 欧清兰)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