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改善就医环境为群众幸福“加码”。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9-26 浏览次数:

近年来,瓮安县着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持续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加大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采取有力措施,高效推进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持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投资5.48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次中心医院建设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改扩建项目132个,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迁建和改扩建县医院、县中医院并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探索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发展,以“五个全面建成”为带动,以“三优三化”为目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全面构建覆盖全县基层22个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以点带面,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县、乡全覆盖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天候24小时为群众提供价廉、便捷、优质、可持续的远程医疗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全力提供财力保障,确保分级诊疗有序推进、硬件设施齐备运行,极大改善群众就医的环境。

县域医疗机构规划布局持续优化。结合服务半径、道路交通等需求,按照“农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城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目标规划,在县城区域医疗机构布局上合理规划,基本形成了北综合、南中医、中妇儿的布局,同时围绕15分钟服务半径规范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在乡镇医疗机构布局上,建强中心卫生院,逐步将一般卫生院转为中心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点,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医疗机构规划布局持续优化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持续推进紧密型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坚持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积极推进以中心卫生院为龙头的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银盏镇推行医防协同发展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推行紧密型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发展,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发展实现全覆盖,为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就医条件。

持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有“医”靠。积极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差异化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攻坚重点学科,加快县级医院专科建设,全力提升县域内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县人民医院重点加强“五大中心”建设,注重人才队伍梯次配备和医疗服务辐射能力提升同步推进。县中医医院重点围绕脑病诊疗大外科、骨伤科、肺病科等科室建设,着力发挥中医优势,已在黔中地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中医专科医院。积极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向专科医院发展,补充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短板和不足;在医疗硬件设施配置方面,购置先进螺旋CT、核磁共振、高清电子胃肠镜、全高清内窥镜等诊疗治疗设备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验设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保障,让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持续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广州海珠区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长期帮扶瓮安县人民医院和瓮安县中医医院,除定期坐诊查房外,还积极参加下沉乡镇开展大型专家义诊活动,使辖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家的面对面诊疗,极大的方便群众就医。今年累计开展义诊1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服务群众10000余人次。对疑难病例,实现与省级及州级各大医院的远程会诊,进一步解农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切实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鼓励县级医院医师加入家庭医生队伍,以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签约服务,有效统筹优质医疗资源为农村更好的服务,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将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预约设备检查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给予家庭医生部分预留床位,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允许服务关系稳定的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签订1—2年有效期的服务协议。在现有服务人群基础上,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让农村群众就医更有保障, 切实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采取一系有力举措,极大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节约了检查诊疗时间,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幅度降低了医疗风险,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县级以上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实现医疗资源信息的共享,持续为瓮安县民生“提质”、为幸福“加码”。 

(本报通讯员 唐勇)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