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首例!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高危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

“我相信现在的医学,相信现在的科学。”刚收拾完行李即将出院的段大爷对记者说。

据了解,67岁段大爷因反复胸闷、气促发作10余年,加重2个月,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后收治住院。入院前2个月,段大爷因心衰反复发作,已经在院外多次住院治疗,心衰症状无明显改善。在心内科住院时,心衰症状非常重,休息状态下感到胸闷和呼吸困难,入院后积极采取抗心衰药物治疗,但效果仍不理想。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段大爷患有主动脉中度狭窄并重度返流,左心室显著增大,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减低。经多学科会诊后认为外科手术风险极高,可考虑采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但患者心脏明显增大(左室内径73mm),射血分数极低(EF 15%),这意味着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循环崩溃的风险仍然很高。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决定术中以ECMO辅助支持下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这也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第一次将两项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手术。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谭洪文介绍:“如果没有这个技术,术中循环崩溃的风险非常高,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心脏骤停,术后麻醉复苏困难等情况。”

在重症监护团队、麻醉科、心外科、医学影像科、介入科、肾内科、手术室、体外循环组等多学科密切配合下,患者全麻后在ECMO的辅助下顺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谭洪文介绍:“单纯介入治疗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完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进行循环支持。预防性使用ECMO可以维持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减轻心脏负担,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段大爷对医疗团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他说:“既然来了,我就放心把自己的健康、自己的未来交给医生。”术后监护段大爷生命体征平稳、心脏超声评估人工瓣膜工作正常,经评估达撤机标准,撤机后安全返回心内科病房。心功能不全症状也明显改善,复查UCG,患者人工瓣膜功能正常,射血分数较前明显升高(EF35%)。



(本报记者 谢雨晨)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