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县银盏镇中心卫生院“六个融合”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21 浏览次数:
近年来,瓮安县银盏镇中心卫生院在推进医防融合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新做法,从“以治病救人为中心”向“以群众健康保养为中心”转变,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医防融合工作切入点,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的健康服务新格局,采取“六个融合”措施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理念融合。近年来,银盏镇中心卫生院不断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医防融合”工作,通过反复讨论、交流,凝聚干部职工合力,形成改变服务理念共识。2023年,银盏镇中心卫生院制定出台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职责融合。银盏镇中心卫生院以“两病”为突破口,制定了《银盏镇“两病”管理流程服务及规范》,明确职责及要求。以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按照“1+1+1”(即1名临床医护人员+1名公卫人员+1名村级卫生室人员)模式开展健康服务,即1个服务团队就可以为群众完整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通过将医护人员职责融合,有效破解临床医师“只治不防”、公卫人员“只防不治”传统医疗固有模式。

管理融合。银盏镇中心卫生院合理整合科室,将慢病科、健康宣教科、家庭医师签约与全科门诊、综合住院部、中医馆整合为综合科,将预防保健科、妇幼保健科整合为妇儿科,增设2个慢病门诊。同时,合理配备人员,确保每1名临床医生配备1名公共卫生人员为助手,每1个临床科室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人员。修订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公卫组与医疗组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提高医防融合服务团队服务质量。
服务融合。银盏镇中心卫生院不断丰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实现“防中有医”,让服务更有温度。“两病”由之前村卫生室人员管理改变为三色(绿色、橙色、红色)三级管理。根据管理级别不同,开展不同内容服务。老年人体检工作由以往的医护人员集中、定时入村入户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人群体检工作方式改变为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一定数量老年人体检工作,并安排经验丰富并取得执业医师的专人负责体检结果反馈,对结果异常人群进行面对面指导其及时就医或转诊。妇保科、预防保健科将预防接种时间和儿童体检时间从原来的周一至周三调整为周日至周二,实行先体检后接种,体检人员对体检异常不适宜接种对象及时将服务对象的异常随访结果与临床医生沟通,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待身体恢复后进行接种,实现诊疗前、诊中、诊后管理,。
(医共体)上下融合。银盏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以村卫生室为基础、中心卫生院为主体,县医共体总院为补充的医防融合工作体系。卫生院将辖区内37名村卫生室人员纳入一体化管理,每年有计划地选派村卫生室人员到卫生院、医共体总院或上级医疗机构学习,不断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要求,建立健全基层慢性病防、治、管、教四位一体服务模式。2023年,医共体总院县人民医院共派8名医生、4名护理、4名医技人员到卫生院开展业务指导,并开通救治“绿色通道”;就诊患者在银盏镇中心卫生院不能做的检查、化验及药物时,如:CT及银盏镇中心卫生院不能做的化验项目直接开具处方通过绿色通道救护车转运到县医院检查后返回银盏镇中心卫生院由系统查看报告,通过医共体上下融合,使群众在乡镇即可享受县级医疗资源服务,让服务更贴心。

信息融合。银盏镇中心卫生院依托健康体检、诊疗系统、监测系统等,促进慢性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开展,针对辖区人群健康情况,通过性别、年龄、遗传史等个体差异性特征,评估高危人群,纳入重点管理,做到预防与治疗工作连续性开展。利用医事通系统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落实大数据平台管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3个院区、5村卫生实行六统一管理,极大的方便中心对村卫生进行业务指导及规范管理。
接下来,银盏镇中心卫生院将持续完善医防融合工作体系,持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以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医疗服务问题,努力提升群众健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供稿:瓮安县卫生健康局 唐勇)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