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的中医行者—杨桂玲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20 浏览次数:
杨桂玲,中共党员,主任医师,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北衙院区(区中医医院)综合门诊部负责人,“杨桂玲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负责人、贵州省科普专家、贵阳市优秀医生。

从医三十载,她始终以“但愿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医道精神要求自己,秉持“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的理念。她传承“大医精诚”的古训,刻苦钻研专业技术,致力于传承发展传统中医精华,以医者过硬的仁德仁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赢得了社会和患者的高度赞誉与尊重。
童年结缘中医,开启医学之路
“遇中医,人生之幸。能疗亲疾,可救贫厄,保人健全。”杨桂玲表示,当初选择学医,是始于童年的一次特殊经历。幼时,母亲左腕部骨折,医院说需手术治疗,但经中医骨伤民间医生手法复位并外敷中药后竟愈合了,这让幼小的她深感中医的神奇,自此,她在心中埋下了研习中医为人治病的愿望。

然而,杨桂玲从中医学院毕业后到中医门诊上班时,就发现从医之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在人们印象中,中医医生多是年纪较大或中年以上的,很多次患者就诊时一看我年轻,就要求其他年龄比我大的医生给他看诊”。面对困难,杨桂玲没有退缩。
为了赢得患者的信任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杨桂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她认真研读中医经典,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同时,怀着一颗谦逊的心,积极向老专家学习。而在临床诊治时,她勤练望诊、脉诊等技能,力求做好四诊合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诊断的细节,她结合古人与名医名师的经验以及中医药自身的特点,深入分析患者的病症,精心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正是她的这份倾尽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最大限度地解除疾苦的用心与努力,得到患者的认可并逐步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在医患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秉持高尚医德,情系患者与医院
三十载始终如一的忙碌工作,不能按时回家、不能规律作息,对杨桂玲而言,已成为工作生活常态。她觉得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要承担责任、付出奉献,“细心照顾每一位就诊者,不辜负每一份期望,患者愿意在我这里求诊,这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2023年2月,杨桂玲在医院为患者会诊的途中,因意外滑倒致肱骨间断粉碎性骨折。然而,在手术住院期间,她强忍伤痛,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回复并解答患者的疑问;甚至有患者直接找到她所在的住院病房求诊,杨桂玲也没有拒绝,仍一如既往地看诊;科室遇到重症病人需要会诊时,她也义不容辞地参与其中。

“主任,你身为医生不听‘医嘱’,不好好休息,怎么能快点好起来呢?”大家在旁边不停提醒,她也半开玩笑,“患者早日康复就是我最好的灵丹妙药!”
出院后,杨桂玲没有向医院申请休病假,而是马上返回工作岗位,她仿佛按了加速键,更加争分夺秒,马不停蹄为患者看诊、带领医生们查房、指导科室年轻医生的工作……
不断学习创新,传承中医脉法
除了医院的临床和门诊工作,杨桂玲还承担着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贵州名医传承工作室以及乌当区基层中医医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她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致力于提高他们的中医临床诊疗技能。
对于中医事业继承人,她常常循循教导,用生动的言语阐释枯燥的中医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身边真实的患者病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培养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她鼓励学生在中医药发展之路上昂首前行,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医科学观,把握好古圣先贤、当代名医名师以及个人经验的学习积累。此外,她还特别注重对科室年轻医生的传、帮、带,她无私传授经验,帮助解决难题,带领实践,注重言传身教,医德医风润物无声,为医院储备年轻人才,推动医院中医药事业发展,传承中华中医药文化。
不忘从医初心 甘当患者暖心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桂玲始终不忘自己当年的从医誓言,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我们开展更多的中医适宜技术,就是为了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杨桂玲介绍,开展新技术的同时,更要兼顾让患者“少花钱”。“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考虑治疗成本,方剂中能用低价药材的绝不用高价药材,能通过简单的中医适宜技术缓解病症的绝不采用繁杂的手术方式。”
在杨桂玲的心里,患者永远是排第一位的,急病人之疾,想病人之难,她尽力排忧解难。身为白衣天使,手持中医银针与草药,日夜奔走在治疗患者的晨昏线上,正是这种一点一滴的付出,日日夜夜的坚守,才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和认可。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风雨兼程。”杨桂玲说道,在为人民服务的医路上,她会继续逐梦奔跑,奋勇前进……
(来源: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