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医人物·青年|黎绪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17 浏览次数:
在黔东北这片热土上,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是人们对健康的朴素需求和愿望。近年来,德江县人民医院按照“强学科、重辐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兴院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名医,打造了多支一流专家团队,为黔东北区域人民健康忠诚护航。“德医人物”专栏为您精心呈现,一同感受他们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全力以赴。

关键字|“敢”
心前区刺伤患者入院时濒临死亡,在患者家属还未赶到现场时他“敢”直接把患者推入手术室,快速开胸探查心脏修补止血,挽救一例又一例濒临死亡患者。一位高处坠落伤大咯血患者已经处在被宣告放弃的时刻,他“敢”连CT都不做也来不及做直接推上手术台,硬是把患者救了回来!

这两个病例在一次省级学术会上引起行业专家的激烈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太冒进,一旦“下不来台”将会给职业生涯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另一种以学科大咖前辈为主的观点认为在生命面前,就是要敢站出来,敢全力以赴,即便不成也无愧于心,无愧于职业!
但是面对手术区到处喷射的鲜血和患者极其微弱的生命体征,对青年主刀医生来说,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能力的极大考验,更是心理承受能力极大考验。这样的病例在普外/心胸外科主任、副高专家黎绪炽的手术台上不少。

凌晨2点,一位结肠癌并梗阻患者被送进德江县人民医院普外/心胸外科,情况紧急,但是家属听到“癌”字,希望外转“大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外转风险可预知,外请专家都来不及。家属选择留下手术,轰然向黎绪炽跪下……术后,家属带着患者去上海复查,专家对患者家属说你们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医生的处置的非常及时和标准的。
“敢”是一个极具力量感的汉字,诠释着对稍纵即逝机会的果断把握和勇于迎难而上的精神特质,以及对自身能力积蓄和团队能力的绝对信任和对生命全力以赴的勇气和胸怀。
关键字|“先 ”
“胸外科的前辈们率先踏入开胸腔的禁区,为胸外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普外/心胸外科成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成为铜仁市较早开展胸部疾病外科治疗的科室之一”。对于德江县人民医院普外/心胸外科来说,“先”是一种精神特质,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2016年,外出进修的黎绪炽带着胸外领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经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等微创技术率先在同级医院中开展,从2017年开始独立开展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19年开展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2021年开展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2022年开展单孔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从开始开展到常规开展,从最初的“三孔”升级迭代到“单孔”微创,从开始到领先,学科技术始终保持在省内同级医院的领先水平。

诊疗新技术的“先”行,是患者现代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是作为医生对职业毕生的追求。这种“先”体现在时间维度上,也体现在行为态度上,更体现在策略和执行上。
关键字|“精”
黎绪炽清楚,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注定要告别在“舒适区”的过去,精细化的管理推进也注定有一些阵痛,但这是必经之路。从传统普外到目前的胃肠亚专科、肛肠亚专科、甲乳亚专科、心胸亚专科以及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专病门诊;从一二级质控体系到三级质控体系的转型;从整体质控到手术、单病种、日间手术等的单项质控等等。

一系列关于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推进,医疗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不仅是院级层面面从三级乙等医院到三级甲等医院转型的必然,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患者的需要。作为学科管理者,这些以及学科未来发展方向,黎绪炽都如同面对患者生命一样全力以赴,且胸有成竹!


黎绪炽,副主任医师、德江县人民医院普外/心胸外科主任。贵州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委员;铜仁市胸外科质控副主任委员;铜仁市普外科常务委员;德江县普外科质控副主任委员;2010年参加工作,先后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进修学习。对胸外科、普外科常见病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经胸乳甲状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TEP)、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 。对肺结节、肺癌、食管癌、胸部创伤的救治及外科治疗有深入研究。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论文2篇。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主编专著1篇。荣获2017年德江县卫生应急技能知识竞赛“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竞赛“一等奖”;荣获2020年铜仁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技能竞赛三级综合医院外科中级组“一等奖”。
(来源:德江县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