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一医心血管内科新技术为患者带来“心”希望!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

近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迎来了两项重要的诊疗技术突破。一是独立成功实施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标志着医院在防治院外心源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方面迈入新阶段;二是成功开展了肺动脉造影检查技术,为肺血管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展示了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专业实力,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01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心脏装上“保护伞”

心脏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发动机”,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十分严重。在我国,心脏性猝死每年会夺走约50万人的生命。心脏性猝死绝大多数的死因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一旦发作,数分钟内如果不能获得专业、有效的施救,生还希望渺茫。

7月30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鲁玉明主任团队独立成功开展了一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成功为一位75岁的患者植入了一个叫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小装置。这个小装置就像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守护神”,可以在心脏出现问题时,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心脏不受伤害。

患者因“反复心悸、晕厥”入院,心电图检查显示宽QRS室性心动过速,既往有冠心病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经历。患者曾接受多次电复律治疗,但仍面临极高的猝死风险。

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经过充分评估讨论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鲁玉明主任团队决定为患者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手术在导管室局麻下顺利完成,由心内科黎姗姗副主任医师和许文主治医师共同操作。

心内科鲁玉明主任团队手术过程中


术中出血少,患者各项参数良好,仅用时1小时20分钟便完成了手术,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患者ICD植入后


02 肺动脉造影技术为肺部血管疾病诊断提供新方法

2024年8月1日,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鲁玉明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开展了肺动脉造影(PAG)检查技术。这项技术就像是给肺部血管拍个X光片,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肺部血管的情况,对于诊断肺部血管问题十分有效。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伴乏力1+月”入院。肺动脉CTA提示左肺下叶肺动脉分支栓塞。

在进行了积极治疗后,她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为了让治疗效果更好,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罗坤主治医师和陈志鹏技师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成功为其实施了肺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的主要血管都很健康,没有明显的堵塞。这说明之前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患者带着医生开的药物放心回家了。

2024年06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NCCD)成员单位之一,这不仅是对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激励。

这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肺血管疾病诊断及心律失常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一定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