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的苦说不清 但欢乐也无法比拟!”——记余庆县箐口村村医任远贵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


“老张儿子给我打电话了,他父亲情况不好”“这两天分院来了不少找我的病人,还有省外的,不要叫人白跑一趟”“新订购的药材这两天也到了,品质这些一定要细致,每一粒都关系疗效”……

8月6日,阑尾手术出院第二天,任远贵就返回了工作岗位,照常为乡亲们把脉看诊、抓药开方,不时叮嘱跟班学习的年轻医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忙又是大半日。

在余庆县大乌江镇菁口村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埋首32年,即便躺在病床上,任远贵仍放心不下三件事:学医、看病、传承。

立志从医服务乡邻

今年57岁的任远贵在民族医药这条路上已坚持了30多年,工作岗位没有变,变化的是他和他的心境:从少年到即将步入老年,从前他想的是尽力提升自己的医术养家糊口,现在他想的也是提升医术,希望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乡亲。

任远贵出生在余庆大乌江镇,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进入校园,而是开始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谋划学习民族医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农村缺医少药,医生行业是千家请万家迎的行业,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排行我之下的弟弟因为拉肚子而失去了生命,从发病到死亡就两三天,那种无助和对学医的渴望太刻骨铭心了。”这是任远贵想要学医的初衷。

由于家贫,任远贵的学医之路困难重重。“那时拜师傅要收拜师金和衣帽,并且在师傅那里做三年苦力。附近有个老中医毛林云,乡亲们不管大病小病都在他那里诊治。但父亲带我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回忆起这段经历,任远贵有些唏嘘。

但他没有就此放弃,每到农闲时我就往老中医毛林云那里跑,见他去得勤,老中医拿出几本医书给他看,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还回去。农村缺医少药,郎中就是万病医生,啥都要懂点,方方面面都需要学、要会看,不管猪牛畜生,还是大人娃儿你都得学着看。也因此,任远贵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书。旁观久了,学习了一些推拿技术后就开始为有需要的乡亲提供帮助。

勤学好问的任远贵认识了同为乡村医生的妻子并与之成家,开始在赶场天或农闲时给从医多年的岳父打下手,由此真正开启了学习中医的生涯。此后的几十年,任远贵一直向岳父一家学习,立志要做一名服务乡邻的好医生。

这种进取心态至今也没有改变,即使已经从医几十年,但面对乡村医生持证上岗这一时代要求,年过五旬的任远贵再次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每天工作之余都要按计划学习课件,做试卷,把时间安排满满当当,最终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伉俪携手守护健康

回首过往,任远贵是欣慰的更是庆幸的。

“庆幸的是无论是从医还是服务乡邻,我和爱人都是志同道合,欣慰的是在我的努力下成功的帮助一些患者解除了病痛。”任远贵说。

菁口村地处乌江北岸,南距大乌江镇政府5公里,北距敖溪镇15公里,全村有42个村民组,居住着1539户5493人。与妻子成家后,夫妻俩就在这里共同守护群众健康30年。

处在全国医疗体系的最末端,乡村医生承担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工作,每日里上山下组更是常事。对于到卫生院寻求帮助的村民,晚上接到电话晚上出发,半夜接到信息半夜赶往。“这都是关系生命健康的大事,寨邻们都有我的电话,有事随时找,我们随时到。”任远贵说。

做好基本服务之余,任远贵多年潜心中医药研究,在肾病、哮喘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不俗的诊治成绩。家住箐口村岩脚组的杨先莲女士就是经任远贵诊治后解除多年病痛的患者之一。

杨先莲在外务工多年,身患肾病10多年,辗转各家医院多年花费了20多万,仍没有效果。心灰意冷的她回乡休养,无意间听到亲戚的推荐后找到任远贵医治。“各家医院的检查报告一抓一大摞,但就是没有效果,任医生详细查看了我最近的检查报告,随后是把脉、看诊,给开了一个月的药,经医保报销后花了几十元钱,就是这几十块钱病情就大有好转,巩固几月后,现在肾功指标正常了。”杨先莲说。

近段时间,即将上一年级的小罗(化名)跟着妈妈一起到任远贵家探望。难以想象,眼前的孩童曾经一度因哮喘严重,县医院建议转院,家长觉得意义不大,准备放弃治疗。“我还记得是孩子的奶奶把他带到这里的,纯激素体征,痰鸣声如吼,面色发绀,口唇青紫,呼吸困难。说实话,我也就是个乡村小医生,可是奶奶带着孩子一再哀求,我于心不忍,开了处方施治,庆幸我那时的于心不忍呀。”任远贵说。

今年34岁的李女士来自四川陆良,与丈夫结婚7年后,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此前,李女士患有糖尿病,做了几次试管都没有成功,双方一度面临离婚。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李女士到任远贵处医治,服一个半月的中药后如愿怀上了孩子,而且血糖降下来了。今年三月,李女士带着孩子来探望任远贵,一家人喜笑颜开。

谈及30多年来为病患诊治的经历,任远贵说:“村医是多元化,多工种的工作。要做称职的乡村医生,辛苦无法言说,但他带给你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无法比拟。”

情牵乡村传承守护

去年,并肩作战妻子已退休,任远贵应邀到余庆县大乌江镇卫生院菁口分院任中医科负责人,继续为一方百姓健康坚守。

“虽然村医的待遇不能和综合医院的医师比,但是身为乡村医生就要用心的为乡村群众服务,尽管身处救死扶伤医疗战线的最底层,也要肩负起确保辖区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从医以来,任远贵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然而在问这一环节,任远贵没少遭遇困难:病人把中医当成神不肯明言病情、老年人及少数民族群众沟通困难……

在给村民看病的过程中,遇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讲的病人,任远贵耐心引导,悉心诊脉。

遇到上年纪的老人和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就医语言沟通困难时,或是耐心解释,或是请求懂得民族语言的乡亲帮助翻译,多年下来,医患关系始终亲近和谐。

乡村医生待遇不高,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经费和基本药物补助组成,但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很难维持生计和家庭开支。“尤其是2000年左右,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鼎盛时期,许多同学和亲戚在外挣了不少钱,说实话我动心过,但是我走了可能能挣到更多的钱,但是也就断送了行医生涯,这里的乡亲有个头痛脑热的总得要有人医治。”任远贵说。

为了乡亲也为了从医,在村医的岗位上,他一干三十多年,成长为远近知名的民间中医。现下,临近退休的任远贵每天除了为群众看诊,更多的时间多在传授带教,在退休前培养一批中医传承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现在乡村医生年龄老化严重,很多年轻医生医疗经验和手法都很陌生,看诊的时候能多说绝不少说,只有把我们老一辈的所有经验和技术传给他们,让年轻的这批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传承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这样才能让他们留得住,担得起,能治病,接力守护乡村这片净土!”任远贵说。

(本报记者 文叶)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