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男青年患巨大肿瘤,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小内镜斩除大肿瘤,不开刀解决大问题!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13 浏览次数: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十二指肠巨大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该技术克服了巨大病变对内镜微创治疗的困难限制,拓展了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在胃肠道巨大病变的应用,标志着医院消化内镜下治疗技术又迈向了新高度。
据介绍,27岁的朱先生因黑便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有一个巨大肿物,整个肠腔几乎被填满。外院医生考虑内镜治疗难度及风险极大,建议外科手术治疗,但是由于病变位置特殊,手术会改变胃肠道的正常结构,朱先生担心手术带来的创伤影响日后的生活,拒绝了外科手术治疗,经过多方咨询及医生的推荐,患者最终辗转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内科在接诊后立即安排了超声内镜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初步判断该肿物为来源于黏膜下的良性肿瘤,有内镜下治疗适应症。在充分观察瘤体后发现其位置特殊,“根部”横跨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因此邀请麻醉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进行多学科MDT讨论。经讨论认为符合内镜下治疗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目前国内外前沿的手术治疗方案,该技术操作更精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费用更低,术后出血、疼痛、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有效保留器官功能的同时还可达到根治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镜团队采用(ESD)方法治疗了多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消化内镜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评估,刘朋副主任亲自“操刀”,虽然术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手术当中还是遇到了难题:肿瘤巨大,7.5cm*4.5cm大小,血管粗大,操作空间受限等。经过“层层”突破,步步推进,难题一个个解决,最终整个肿物从“根部”被完整切除,并被完整的取出。患者家属在看到离体肿物后连连惊叹:“太了不起了,这么大的肿物能够不开刀取出,真是为我们病人解决了大问题!”
患者术后病情平稳,没有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病理考虑十二指肠腺瘤,不需要追加外科手术,患者顺利出院。
据介绍,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一般情况下,直径<2 cm 的SMT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内镜体检中偶然发现。但一部分特殊类型或特殊部位的病变,随着疾病的进展和病变的增大,也可发生腹痛、出血和梗阻等症状,部分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针对有内镜下治疗适应症的SMT,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相关技术,该技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不会改变消化道结构,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疗效评估也更加方便。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内镜下治疗为黏膜下巨大肿瘤病变提供了可行的选择。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