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两区新格局 勇担健康新使命——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小切口”置换三尖瓣“不停跳”助力“心”生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06 浏览次数:

“我怕我下不了手术台,看不到女儿生小孩了,好在一切都平安顺利。这次我能活着,真的是遇到了好医生。”7月31日,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罗女士告诉记者。

5天前,罗女士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完成了全胸腔镜微创不停跳三尖瓣置换术。罗女士告诉记者,2001年她就在省医做过一次心脏手术,那时候科技还没这么发达,医生用传统开胸的方式,为她置换了二尖瓣。

“大概在十多年前,罗女士检查出三尖瓣反流了。去年复查的时候,医生建议要么选择吃药保守治疗,要么二次开胸,没有别的办法。”罗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考虑二次开胸的风险很大,罗女士不敢再次开胸,选择了保守治疗。“听说省外可以做微创手术,我们就联系了北京的医生,但是去省外顾虑比较多,我又怀孕了,就一直拖着。直到今年,我点开省医的微信公众号准备挂孕检的号,恰好看到有篇文章说省医可以做微创,就想过来了解一下,确认能不能做。”

就这样,罗女士又一次选择了在省医做手术。

新技术的出现,给治疗带来了新的便捷。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的“门”,可以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到心室。当“门”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人体心脏功能异常,严重的还会导致心功能衰竭。省医心外科目前常规开展的胸腔镜主动脉瓣置换术、左心瓣膜术后全胸腔镜不停跳再次三尖瓣成型或置换术、心室颤动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成型或置换术、胸腔镜双瓣置换术等手术,都得益于腔镜技术的出现。

“我们心脏里面有4道门,我们过去都认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是最重要的,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没那么重要,尤其当三尖瓣病变很重,但是觉得它没那么重要,就选择不处理它。但是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积累了越来越多病人的资料和经验,现在全世界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三尖瓣也很重要,发生病变时需要及时去干预,病人需要根据病情去处理它。”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胡馗向记者介绍,“微创是我们心脏外科或者可以说是外科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用比传统手术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来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肯定是我们医生应该追求的,也是患者所需求的。”

新技术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胡馗说:“我们努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什么叫高质量?用更小的创伤、花更少的费用获得同样的效果、更好的恢复、更佳的预期,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全胸腔镜微创不停跳三尖瓣置换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等优点,手术过程中不需要撑开胸骨,仅需要切断胸壁的各层肌肉,避免了原切口再次开胸,避免了分离第一次手术造成的组织粘连,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术流程,也降低了术后伤口感染的风险。胡馗说,“用传统的方法开胸,因为患者的骨头被锯开了,对胸廓稳定性的影响是极大的。虽然我们用钢丝将骨头绑起来,但患者的重体力劳动,会严重受到影响。而且很多患者用钢丝绑在骨头上,天晴下雨天气一变化,疼痛就很明显,有的人很多年都还痛,手术创伤大,劳动能力、生活质量都有所下降。”

新的技术出现,对医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除了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常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操作,还需要通过胸腔镜极其精准的操作特殊的手术器械,更重要的是与手术室其他助手的默契配合。胡馗告诉记者:“心脏外科是一个成长周期很长的学科,因为它风险高、难度大、成长周期长。我们必须手机24小时待机,随着病人病情变化随时来医院,是我们的日常。”

胡馗的手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说实在话我是幸运的。”胡馗说,“2018年我回到贵州以后,我的带教老师给了我很多做手术的机会,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信任,也是很好的成长机会。所以我从最简单的心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一步一步做到我们心外科常规手术当中最难的‘主动脉夹层’,我大概花了三年的时间,能在短时间内从最简单的手术做到最复杂的手术,确实是很难。”

省医自1957年开展心外科手术以来,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逐渐发展成为省内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历史最长、手术规模及手术难度最大的心脏中心,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治愈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2月,最小体重2.3Kg,最大年龄的I型主动脉夹层(Bentall+孙氏手术)73岁。其中每年开展各种高难度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00余台,急性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100台左右,胸腔镜辅助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0台左右及各种微创心脏手术300余台。2017年开始,连续每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量超过1500台,手术量及手术难度均位列全国前列。提高了群众的就医体验。“我们现在是南明院区和观山湖院区同时开展门诊和手术的,极大的方便了患者就诊。不光是在手术的复杂程度,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面,我们都应该说是有口皆碑的,老百姓对我们很认可。”胡馗说。


(本报记者  谢雨晨)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