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念好“四字经 ”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

历年来,余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县卫健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不断深化“三改同步•统筹发展”余庆医改经验,创新管理体制,探索镇村医疗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念好“保、沉、管、宣”四字经,坚持“因地制宜、一院一策”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分院建设,实现就医患者和医保资金“双回流”,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双满意”。

念好“保”字经,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功能。一是强化投入保障,县卫健局积极谋划,主动协调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学校、计生站、信用社等闲置房屋资源用于分院建设。多方筹资,协力共建,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7个分院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确保分院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县卫健局严格落实村医“六大保障政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提升镇村服务水平;县医保局将村级分院医保服务纳入农村网格化服务,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卫生院同等医保报销政策。三是强化人员保障,分院医务人员实行派驻制,由乡镇卫生院统筹安排政治觉悟高、技术水平精、服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入驻分院,设置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医生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截止目前,在村级建成并启用乡镇卫生院分院7个,下派医务人员68人。

念好“沉”字经,夯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县级专家下沉,按照县域医共体分片机制,精选27名县级医疗专家下沉到分院开展带教、培训、坐诊,不断提升分院医疗服务水平。同步对其他村卫生室采取定期巡诊、带教、督导的方式,规范内部运行管理,持续提升一般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能力。二是设施设备下沉,投入资金200余万元,配置心电图机、便携式B超机、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等医疗设备,设置了独立的中西药房、检验室、心电B超室、门诊室、治疗室、抢救室、住院病房等相应功能室,有效解决村卫生室服务单一问题,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三是信息资源下沉,依托医共体信息平台,切实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分院之间的联系衔接,将分院的心电接入县级牵头医院的心电远程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形成了医技资源的有机整合,打通了分院与县级牵头医院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分院的诊断能力。截止目前,县级专家开展带教培训400余人次,帮助分院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0项,心电远程诊断1247例。

念好“管”字经,增强医疗服务管理效能。一是统一行政管理,由乡镇卫生院下派一名副院长全面主持分院工作,选派一名骨干担任具体负责人,具体负责人作为卫健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并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调配,乡镇卫生院对分院统一进行质控管理和督导考核,32名乡村医生纳入分院统一管理。二是统一绩效管理,分院绩效分配允许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考核,分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同岗位的基础上增加10%,激励医务人员留在分院、愿在分院。三是统一药械管理,分院严格药品耗材采购管理,所使用的药品、器械、一次性耗材,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在规定平台进行采购、调配、发放,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

念好“宣”字经,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一是加强医疗服务宣传,各属地乡镇通过召开坝坝会、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分院建设,家庭医生利用签约服务时机,对医保政策、诊疗项目等进行宣传,让村民知晓分院服务内容,主动、放心地就近就医,努力改变群众就医习惯,促进医保、患者“双回流”。二是加强健康行为宣传,将卫生健康服务关口前移,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群众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改变群众不良生活方式,倡导健康行为,提升健康知识水平。三是加强个性化健康宣传,在分院推行医疗处方、运动处方、饮食处方、心理处方和疫苗处方“一病五方”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健康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指导,降低人群发病风险。

自2023年8月以来,县域7个乡镇卫生院分院门诊量达7.2万余人次,住院患者3000余人次,医务性收入占比51.6%,乡村医生收入平均增幅46%,中医诊疗收入占总收入35%,均能够开展7-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中药饮片达300余种,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医体验感、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供稿:余庆县卫健局)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