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胃造瘘术让经口进食困难患者吃饭不再困难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
进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然而有些患者因为疾病丧失了经口进食的能力,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静脉或鼻饲营养维持,但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带来的副作用大,居家护理不便等问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困扰,让经口进食困难患者吃饭再也不难!
案例一
患者王某,94岁,男性,因患阿尔兹海默症后拒绝饮食,一年期间反复多次住院治疗,靠静脉营养维持,未能改善饮食情况,患者体重持续下降30kg,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因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家人焦急万分,后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针对该患者不能自主经口进食的情况,科室立即组织讨论,决定为患者行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通过内镜经患者皮肤直接穿刺并透过胃壁建立肠内营养通路,术后24小时即经胃造瘘管注入营养液及粉碎食物,使胃肠道功能再次激活,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使患者恢复了肠内营养,持续予以胃内营养等相关治疗后,维持正常生活,患者体重2年来增长30kg。
案例二
患者黄某,35岁,男性,在外院明确诊断舌癌。由于病情进展及放化疗治疗后难以进食,病人骨瘦如柴。患者寻访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可行“经皮胃造瘘”治疗,遂就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经积极完善术前准备,行“经皮胃造瘘”治疗后,患者恢复肠内营养,在院期间体重就增加了3kg。
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经皮肤直接穿刺并透过胃壁建立肠内营养通路的一种微创手术。适应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道功能并未丧失,需要长期营养支持及留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超过一个月,或不能耐受经鼻胃管道者。

在医疗领域不断进步的今天,经皮胃造瘘这项新技术,与静脉营养相比,可有效长期家庭内维持,费用低,营养也更为丰富,还可避免长期静脉营养导致的肝肾功能障碍;与长期鼻饲相比,无外观不雅,患者更愿意室外活动,无咽部的强烈不适,减少咽部分泌物导致的肺部感染可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情况;与外科造瘘相比,损伤较小,适合于身体状态较差不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医疗团队拥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专业技术,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关注患者的需求,胃镜室成功开展经皮胃造瘘术多年,病人覆盖头颈部恶性肿瘤、阿尔兹海默症及脑梗术后无法进食患者,患者术后恢复快,感受良好,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