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医疗帮扶“接力赛” 改革“提升”话未来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
自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借助“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专科联盟建设等机遇,三都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成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引进应用开展新技术57项,肿瘤科从无到有,并获全国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单位。
2024年6月,第三批“组团式”医疗帮扶启动,7名专家正式入驻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涵盖了骨科、神经内科、胃肠外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及口腔科等多个关键医学领域,开启医疗帮扶“接力赛”。

作为帮扶专家之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师、三都县人民医院院长吴术红到院不久即主刀了一台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独特的前方入路手术方式,让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更少、暴露更快,术后再次脱位的风险更低。
近年来,三都县将医疗改革作为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在帮扶团队接力帮扶下,坚持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疗、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我们以党建为引领,采取做强总院、激活分院,创新管理、提升效能,降耗节能、管控成本等举措惠民利民,初步形成了总院强、分院活、乡村稳的改革态势。在2023年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千县工程’评估中,三都县提升了16.9%,从全省倒数位置上升到中上层次,被纳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并作为国家医改新举措推荐。”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赵高伦说。

据了解,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启动以来,三都县积极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专家、“组团式”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强化内训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其创新开展的“导师制”培养、“3+1”强学助考行动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帮扶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科内业务讲座133次,培训2213人次,教学查房789次,疑难病例讨论10次,手术示教318例,医疗质量提升显著。
在设备升级上,通过在周覃分院、都江分院实施医疗次中心项目,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医疗设备升级,极大地提升了两院的诊疗能力,为辖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更高效的诊断服务。
“这些新设备的到来,让我们能在镇级卫生院为更多患者提供以前只能到县城才能看的病,让患者少跑路。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充分利用这些先进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都县都江中心卫生院医生覃燕云说。
总院与分院的科室共建给当地群众带来福音。通过在周覃、都江、大河3家分院开展7个专科门诊下沉,一年来累计帮助1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疾病困扰。2023年乡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让普安、丰乐、合江等10余家分院诊疗环境焕然一新,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的强化培训和医疗设备的添置,使得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我们巫不卫生院这两年的条件越来越好,之前没有中医科,现在开设啦,技术也很好,扎针也很到位,大家需要针灸的都不用再跑远路去县城治疗了,来这里治疗就很好。”群众杨文翠说。
“我们将继续加强医改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按照五大中心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强化专科联盟来补齐短板;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通过导师制、选派进修、传帮带、人才引进等方式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在医院管理方面,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力度。”三都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术红说。
(本报通讯员 周忠权 蒙鸽 张奕)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