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多学科协同为患者“拆弹保肾”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25 浏览次数:
近日,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党委书记、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孙祥宙团队联合多学科为一名双肾肿瘤患者开展右肾巨大肿瘤切除术。该患者为双肾肿瘤,右肾肿瘤体积大,且与右肾包裹紧密,此外,肿瘤与右肾动静脉关系精密,肿瘤内部血管粗大,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出血风险极高,最终,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精准切除右肾肿瘤,为患者保住了肾脏,术后一周患者康复出院。
据悉,该患者为31岁,因胸痛就诊于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左侧胸膜炎,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双肾肿瘤(右侧12*8.0cm,左侧4.8*4.2cm)。这突如其来的病情,让患者及家属措手不及,患者在肺部感染好转后转入泌尿外科开展进一步诊治。

孙祥宙了解患者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影像科、超声科、介入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为患者会诊,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
为明确肿瘤性质、肿瘤与肾脏血管关系及肿瘤内部血管情况,影像科进行了腹部MR平扫+增强检查,反复仔细阅片后考虑肿瘤性质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肿瘤内可见粗大供应血管。超声科主任医师文静及其团队为患者行双肾超声造影,超声造影结果显示右肾巨大高回声病灶增强时间较周围肾组织早、呈不均匀高增强、未见增强环、见一穿支血管起源于肾门动脉、增强晚期晚于周围肾组织消退,超声造影结果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虽然患者肿瘤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但患者右肾肿瘤较大,极易出现自发性破裂,右肾几乎被肿瘤完全包裹,且肿瘤与右肾动、静脉关系紧密,肿瘤内部血管较粗大,手术分离难度及出血风险极大,一旦出血,危及生命。
为避免术中大出血,介入科主任医师安天志团队术前一天行右肾肿瘤血管栓塞术。手术当日麻醉科保驾护航,并提前通知血库做好备血,在充分手术准备前提下,进行经腹部切口右肾肿瘤切除术,对右肾巨大肿瘤发起挑战。
术中,患者的情况和预想的一样艰难,肾脏、肾门处肾动脉、肾静脉均与肿瘤粘连严重,分离难度极大,经多学科参与协同手术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历时2个小时,手术最终顺利完成,切除完整肿瘤,保留了患者肾脏。术后患者直接返回普通病房,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过护理团队精心护理,现已康复出院,术后病理也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为感谢孙祥宙团队的精心治疗,患者为泌尿外科团队送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尽心尽责、医德高尚、仁心仁术”的锦旗。“非常感谢孙祥宙教授和泌尿外科的医护人员,没想到我在贵州就能得到广东中山一院专家的治疗,孙教授医疗技术真的很厉害,当时得知是他开展手术我就毫不犹豫选择在这里进行治疗,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患者送锦旗时表示。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是一种由异常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组成的肾脏良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3%,可以是散发的肾脏单独型疾病,也可同时患有结节性硬化。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患者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导致。小的病变可无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较大的肿瘤因压迫十二指肠或胃,出现胃肠道症状。若因自发性破裂导致肿瘤内或肿瘤周围出血,可造成腰部疼痛,甚至突发剧痛,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休克。病变靠近集合系统,破溃后可引起血尿,尿液检查潜血实验阳性。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若同时患有结节性硬化,可有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依据上述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比较显著征象可明确诊断。
治疗
● 一般认为肿瘤<4cm,多年不继续增大可以不治疗,但要密切随访。无症状或有轻度症状者,每半年随访1次。
● 活动性出血,应首先考虑行动脉栓塞治疗。
● 若肿瘤<5cm可行剜除术,可以行肾部分切除术。
● 巨大的肾错构瘤可行肾切除;
● 双侧病变导致肾功能衰竭或肿瘤破裂出血而必须行双侧肾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肾移植或血液透析治疗。
预后
发现后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单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对于双侧、多发病变及肾功能不全患者,虽经保守治疗,但仍会影响生活质量。
(来源:中山一院贵州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