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房颤动,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25 浏览次数: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无规律地、快速地跳动,心房率能达到每分钟350—600次,而正常人的心率每分钟60—100次。我国有超过1000万房颤患者,然而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四高”特征却鲜有人知。因此,加强科普宣传,增强防病意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了一例上述患者。该患者80岁,自述整天心慌慌的,两周前这种症状加重,并伴有气短,头昏,影响到正常生活,遂慕名来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结合患者“心慌”发作的特点,医生考虑老人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予安排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心律达到173次/分,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颤常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也可以孤立地发生在平素健康的中青年身上”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国伟介绍,房颤的主要表现为心悸、心跳过快、疲劳或头晕甚至晕厥、胸闷、胸痛、心脏前区受压或不适、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是一种心脏疾病,危害性非常大,可能会导致心脏血流量下降、卒中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大脑等危害。

陈国伟主任介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当药物,但目前无药物可根治房颤,且此类药物保守治疗主要改善患者症状。同时发生中风的风险较低,或由于年龄较大,身体较虚弱,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或疾病条件较差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较好。

2、手术治疗

目前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方法,它通过使用高频电流能量来破坏心脏内异常电信号的传播,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具有:(1)创伤小,恢复快: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与传统的心脏手术相比,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2)安全性高:房颤射频消融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安全性较高;(3)越早做成功率越高:对于初发房颤或者阵发房颤成功率在90%以上,对于持续性房颤可能需要反复消融才能达到良好的消融效果。

陈国伟主任通过相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结合患者发病情况,决定为患者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术中诊断为房颤、房扑心律、房室结双路径至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再也没有整天“心惊胆颤”的感觉,目前该名患者已康复出院。

房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显而易见,陈国伟主任提醒人们,房颤发病机制复杂,多方面因素均可增加房颤易感性,以下人群要要高度重视,定期检查:年龄大,有家族史,超重,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有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以及有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饮酒、吸烟等)。如果已明确诊断患有房颤,要尽早针对性治疗,只有“心”好了,才能开启健康快乐的新生活。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