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这个病容易高发,提醒:未病先防,要做好这几件事!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16 浏览次数: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是全球性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之一,欧美高发地区患病率为214/10万至505/10万不等,且一直呈稳定发病态势。因其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不理想,故而一直是各国医生挠头的疾病。此病夏季容易发作,因此,要做到未病先防,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从而调理调养,减少疾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一、久痢病——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医称为久痢病,是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慢性难治性肠病。近年来UC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有结肠癌变风险,国外约 20%~30%的患者最终接受结肠切除手术。作为一种症状明显、反复活动、难以根治且高致残率的终身性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因此也有“绿色癌症”之称。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可能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少数爆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常伴严重腹泻和大量便血,甚至危及生命。

二、中医治疗特色优势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在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全国名中医单兆伟、刘沈林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以岐黄学者沈洪教授为带头人的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传承创新团队,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单位,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核心病机、诊治方案及复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提出“分层辨证、精准治疗”新理念,制定了融合中药口服、中药灌肠、针灸、健康指导等多种中医药治疗措施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案,形成了“病、证、症、法、方、药六位一体化”的临证思路,强调中医治疗应分期论治,整体与局部用药相结合,防治结合,重视对本病癌变的监测。

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多有湿热内蕴肠腑、气滞血瘀、肉腐血败之病理变化,缓解期多有脾肾两虚,湿热留恋之候的中医发病特点和病机规律,提出了中医分期序贯治疗方案:

活动期清肠化湿,行气活血,敛疡生肌,配合清肠化湿、生肌敛疡之剂局部灌肠治疗;缓解期健脾扶正为主,佐以清肠化湿治疗。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在诱导病情缓解、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药已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方法。

三、生活起居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急性发作和重度的慢性复发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忌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诱发肠道感染或加重本病。

5.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四、饮食要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

1.应食用质软、易消化、少纤维及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易于消化的纯瘦肉(猪肉、牛肉、鸡肉、鱼、虾等)均可切成细丝或肉末等。蔬菜宜选用含纤维素较少的瓜、茄类。 

2.不宜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吸烟饮酒。生冷食物指生冷瓜果、冷饮、冷菜冷饭;油腻食物指肥肉、油炸煎炙的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生蒜、韭菜、洋葱等食品。进食这些食物及吸烟饮酒会刺激结肠壁,使肠壁水肿、充血、平滑肌痉挛,引起本病复发或加重本病。

3.不宜吃过敏性食物: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的过敏性感受也不同。牛奶、鸡蛋、蜂蛹、土蚕、未成熟番茄、花生、波萝、蚂蚱、蟹类、蚕豆、蛇肉及一些昆虫食品等都具有致敏作用,因而过敏体质的人尤要注意。

4.不宜吃得过饱:暴饮暴食,吃得过饱,会使肠胃功能紊乱,加重或复发本病。

5.对急性发作期和暴发型患者,应食无渣流食或半流饮食,禁食冷饮、水果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予胃肠外营养,使消化道得以休息以利于减轻炎症而控制症状。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驻黔专家

专家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方式

坐诊时间:

7月16日(周二)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