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一强四优” 抓实医养融合示范推广县建设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榕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医养融合示范推广县建设。


强化组织保障抓示范推广。成立工作专班,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统筹推进医养融合示范推广工作。打通政策壁垒,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组织会商,细化目标责任,统筹研究推进。


优化运营模式抓示范推广。积极推进“公建公营”“公建民营”等运营模式,统筹县域内县民政局和县残联等部门的部分老年养护楼、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等场所,根据工作需要,采取深度合作,由县中医院牵头,在医共体车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以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残疾人为主的康复中心。目前,车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共有床位123张。


优化机构设置抓示范推广。因地制宜推进“养办医”、“医办养”、“两院合一”。“医办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全县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4家;在朗洞镇中心卫生院、两汪乡卫生院设置养老病房。创示范推进医养结合,县中医院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车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为县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鼓励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可利用空置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养办医”,在榕江县养老服务中心设立新诚医院,拥有220张床位的榕江县养老服务中心和拥有50张床位的新城医院,形成医护康养一体化的医养模式。一年来共为189位老年人提供优质康养服务,让康养群体“医得省心、养得安心”。开展“两院合一”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榕江县在朗洞镇、平永镇开展敬老院与卫生院“两院合一”试点工作,在两汪乡卫生院设置养老病房,在平阳乡敬老院设置住院病区(即宜养区),开设养老病房,因地制宜设置安宁疗护、康复等床位,为入住老人开展日常生活起居、照料、护理、就医、能力评估等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抓示范推广。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县中医院专业优势,在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设立养老照护、老年病、老年康复、治未病四大医养学科中心,提供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的技术支持。截至目前,车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中医药服务1170人次,儿童中医药管理服务1147人次,中医门诊量约31606人次,中医住院人数约13060人。“三中心协同”,充分利用车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康复中心“三中心”共楼栋、共区域优势,在车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成人康复病区和全县首家县级儿童康复中心。今年以来,成人康复治疗患者822人次,收治残疾儿童康复治疗243人次,其中脑瘫患儿80余人次,有效解决残疾人、脑瘫儿童看病就医需求。与“三个半医生”在榕江县实施健康养老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甄选 100 位老年人免费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和医养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智慧养老+安全监测”等创新方式,动态掌握老年人健康和养老状况,开展老年人群特征指标数据的监测跟踪和管理,逐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复诊、审方、用药指导、心理与健康状况评估、接种预约以及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跟踪随访、家庭心电监测、社区预约转诊等,推进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入融合。


优化医养服务抓示范推广。优化“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社工服务+健康管理”的“6+”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残疾人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医养服务需求。组建1个县级咨询总队和21支167人县级下沉指导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街道)卫生中心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入户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居家65岁以上老年人已签约22863人。为全县880名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健康行动,截止6月30日,健康敲门行动老年人评估已完成771人,完成率87.61%。着力构建医防融合管理新模式。大力推进临床和公卫有机结合,以开展慢性病医防融合建设为“抓手”,建立“三高中心”“三高亚中心”“三高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及21个“三高基地”229个“三高之家”,构建线下与线上、院内与院外、全科与专科相结合的一体化慢病管理新模式为着力点;建成HIS、LIS、EMR等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系统与“三高共管”信息模块的互联互通。共创“互联网+慢病管理+专病专科”的分级诊疗、医防融合的疾病管理新模式,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县域内“三高”和“六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的闭环健康管理。截至6月底,全县高血压患者新增管理1643人,在管率提升7.58个百分点,规范管理率87.91%,控制满意率78.09%。全县糖尿病患者新增管理528人,在管率提升9.78个百分点,规范管理率85.06%,控制满意率71.14%,上半年,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三高”并发症住院总人数较同期下降了10%。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本报通讯员 陈家佳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