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显成效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

近年来,黔东南州紧紧围绕“强县域、强基层”的目标,积极探索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有效路径,深入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17个(其中黎平县水口镇为县级自筹资金自建),2024年将再建6个,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高位推动,统筹医疗次中心发展规划。州级建立了县域医疗次中心遂选、申报、指导、验收工作机制;制定了县域医疗次中心区域布局图,合理建设选址,建立定期督促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县级建设单位高质量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同时,抽调医务、护理、临床、财务等专业人员组建验收专家组,明确标准,严格开展县域医疗次中心评估验收工作。县级政府牵头制定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以党委政府主导并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及统筹管理,落实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主体责任,实行“一县一策”,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州级建立县域医疗次中心领导包保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分别联系至少一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不定期开展现场调研指导,推动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是梯次带动,找准医疗次中心建设路径。按照“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一般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行政村卫生室”梯次带动发展模式,由县级医院牵头,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搭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按照统一规划和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实行“一中心一方案”开展建设,在原有乡镇卫生院基础上打造成为向上联系医共体牵头医院、向下服务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县域医疗次中心。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为基层新增了卫生技术人员50人、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312人次支援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业务科室较2021年增加了247个,同时配备了CT、胃肠镜、重症监护吊塔等先进设备,增加了新技术和新项目127项,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是县域联动,发挥医疗次中心服务作用。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每个次中心建设得到上级补助资金5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州17个县域医疗次中心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员单位,建立牵头医院对县域医疗次中心的业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全州县域医疗次中心门急诊人次占当地县医院门急诊人次的比例超过30%,如:黄平县旧州镇69.61%、麻江县谷硐镇34.44%、锦屏县敦寨镇33.33%;全州县域医疗次中心累计服务基层群众33.99万人次,其中接诊周边乡镇就诊群众6.77万人次,逐步解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



(供稿: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