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成功为患者疏通“生命之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消化内科以ERCP微创手术方式成功救治了一名72岁的“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血症”患者,解除了胆道梗阻,开通了这条“生命之路”,挽救了患者生命。

今年72岁的祝阿姨,近日突发剧烈腹痛3小时,而且进行性加重,遂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诊治。经消化内科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并低位胆道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血症。病人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有效救治,会很快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随时有死亡风险。

在王燕主任带领下,消化内科团队迅速组织病例讨论,评估风险:患者病情危急需尽快取出结石,解除梗阻,但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病人现在的情况不适合。然而,病情发展迅速,情况危急,危在旦夕,容不得更多的时间让医生选择,当下救命第一!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团队当即决定急诊行内镜微创治疗——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手术中刘哲与刘朋两位副主任医师在发现患者胆总管明显扩张,内有多发结石,遂于内镜下通过取石网篮将结石全部取出,其中最大的直径达2cm,最后通过内镜进行支架置入,使胆汁流通恢复正常。

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腹痛明显缓解,黄疸逐渐消退,炎症指标阶梯式下降,体温恢复正常,身体状况明显改善,术后5天便康复出院。

据刘哲主任介绍,ERCP是消化领域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被称为“消化内镜皇冠上的明珠”,是目前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将导丝插入胆管或胰管,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造影,使胰、胆管造影剂显影的技术,并可进行切开、扩张、取石、放置引流管等手术操作。对疑有胆道系统结石、肿瘤、梗阻性黄疸、炎症性狭窄、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以及壶腹区病变等均适于ERCP 诊疗。

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ERCP技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诊断精准等优点,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ERCP有明显优势。因为ERCP是经自然腔道的微创手术,不改变人体正常结构,对于结石高发区人群、反复发生胆总管结石的人群,具有可重复操作性。



(供稿: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