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中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群众信赖的“家门口”医院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


近年来,仁怀市中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仁怀市卫生健康局党委决策部署,持续擦亮“卫健先锋·强医为民”党建品牌,探索创建“白衣中坚·医佑中街”党建载体,以“四强四提升”为抓手,不断提升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群众信赖的“家门口”医院。


抓队伍  提升职工战斗力

  按照“五抓五提升”工作法,即:抓政治建设促凝聚力提升,抓制度建设促战斗力提升,抓头雁管理教育促雁阵作用提升,抓阵地建设促服务质量提升,抓思想教育促廉洁意识提升,将中医药专家、青年中医药新秀等优秀中医药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中心的发展优势。

  严格落实支部带队伍、党员带职工、导师带徒弟的“三带”机制,按照“1+1”“1+N”原则结对帮带年轻医师,帮助提升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实践技能。

  实施“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技术骨干培养成管理人”的双培养机制,实现医疗队伍党建和业务的双传承。

  组织党建知识竞赛、职工技能竞赛、急救技能比武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以“党风清正、院风清朗、作风清明、医风清新”为目标,全面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让清廉文化可感可触、入心入脑。

抓专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以德佑民,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制定医院管理制度清单23个,规范医务人员行为,营造中心风清气正、和谐高效的就医氛围。举办中医药讲座、义诊、宣教进社区、学校、机关等活动,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宣传覆盖面,增强“未病先治”“既病防变”“对症下药”的健康认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2024年以来,组织知识讲座11次、义诊5次、宣教13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

  以才佑民,以医共体共建合作为契机,与遵义市中医院、仁怀市中医院建立良性互动,强化柔性引才理念,采用“候鸟式”聘任方式,大力引进中医博士王安宇、遵义名中医郑旭东、遵义市名中医蒋英、贵州省名中医熊屹等院士专家团队,采取定期“坐诊在社区,帮助业务指导;服务在社区,帮助技术提升;指导在社区,帮助明确方向;宣传在社区,帮助传送政策”的“四在四助”工作法,破除中医医疗技术、中医人才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壁垒,推动中心中医特色业务提质增量。自专家坐诊以来,中心业务工作显著增多。

  以医佑民,在充分调研了解仁怀病患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中心于2017年10月创建中医经典科。结合实际科学设置了中医诊疗室、可视化中药房、康复理疗室等科室,进一步保障患者隐私权、知情权,确保服务到群众心坎上。组建4个中医传承创新探索小组,由党员及中医技术骨干牵头带领中医科技术人员开展多方位深入研究,共同探索总结中医传统文化精髓。在原有传统中医理念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专家服务。结合自身特色、诊疗特长,推出针刺、拔罐、电按摩等一系列中医诊疗项目,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一站式综合诊疗服务。2019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中医诊疗人次实现飞跃式突破,达3.2万余人次。


抓服务  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进一步为就医群众提供便利,中心实行“夜间门诊+午间门诊”结合制度,针对预防接种门诊、妇儿保门诊等重要窗口实行零休制度,优化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同时,实施患者回访制度,实时收集和解决患者和家属意见和建议124条。按照亮出身份强责任、亮出形象强基础、亮出承诺强服务、亮出成效强监督的“四亮四强”的工作方法,定期进行公示,提升责任意识。

  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管理计划,免费提供定制中药制剂、指导康复训练等。并以服务积分综合评定为抓手,每月开展评选,2024以来评选先锋岗19人、示范岗5人,及时予以奖励,形成“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展集体志愿活动15次,营造广大群众“知中医、爱中医、信中医”的浓厚氛围。

(来源:健康遵义)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