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相托 分秒把握——绥阳县夯实院前急救基础 竭力守护生命健康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

绥阳县作为一座注重民生福祉的县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院前急救能力,为生命赢取每一秒,为患者守护每一天。在“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绥阳县通过夯实急救队伍建设、优化急救流程、加强设施配置、广泛社会宣传等举措,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与质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性命相托、分秒把握”的急救承诺。

一、强化急救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急救队伍是院前急救工作的核心力量,高素质团队是急救高效率的根本保障。县级成立全县急救专业质控中心,引导并组织全县院前急救业务学习、培训考核、技能练兵、应急演练等活动,严格急救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增强专业人员的医疗救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每一位急救人员都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今年上半年,已开展医疗机构院前急救业务培训2期,培训人员84人次,下半年拟开展院前急救业务培训2期,培训人员84人次。同时,还注重加强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让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果断,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优化急救规范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为实现院前急救救治效率最大化,绥阳县对急救流程进行了持续优化。一是“提速”。通过实践探索和数据分析,制定了“接到呼救后3分钟内出车”的工作目标,对急救各个环节耗时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对接线员、医生、护士、驾驶员进行严格培训、考核,做到达标上岗。还从不断缩短急救响应时间的角度,调整院前急救各类人员值班在同一区域,距离尽量保持在5米以内,确保快速响应、尽早施治。二是“增效”。制订全县《院前急救技术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救药品配置及车辆管理等规范性文件,明确院前急救规范、标准及流程,促进急救现场处置率、CPR成功率、急救物品使用率等指标逐步提升。目前,全县院前急救现场处置率达100%,急救物品使用率达95%以上。同时,还注重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的衔接,确保患者能够在到达医院后迅速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此外,还建立了急危重症孕产妇、急危重症婴幼儿、胸痛卒中患者等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加强急救资源配置,保障配齐足效

急救设备是急救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极大影响着急救效果。绥阳县严格执行急救设备“一畅通二良好三完备”配置标准,确保设备配置齐全、发挥足效。“一畅通”是保障急救通讯畅通。各急救站点配置专用急救通讯手机1部,专机专用,负责院前与院内联系,第一时间为院内施救提供讯息,最大限度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二良好”是确保急救车辆性能、警灯警报使用良好。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要求各救护车配置单位定期开展车辆保养、维修、维护,确保救护车随时性能在线、随时能出动、随时能施救。杜绝出现救护车备而无用、耽误救援;“三完备”是保障抢救室设施完备、急救药品配置完备、车载急救设施完备。全县各站点救护车辆均配备了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呼吸球囊、吸痰器、急救包、氧气瓶等,并配置了急救药品。抢救室均按标准配置了急救设施与药品,并都实行了“专柜、专人、专帐”管理,确保使用有数、补充及时、有备无患。

四、开展社会宣传与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急救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绥阳县积极开展社会急救宣传与教育活动。通过应急救护培训进企业、进学校、进警营、进社区、进机关、进村组及进医疗机构 “七进”活动,举办健康讲座、开展急救知识竞赛、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七进”活动34场次,培训群众2960人次。同时,还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急救事业发展,为急救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绥阳县通过持续努力与完善,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效率与质量,营造了“急救关乎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用更快、更精、更准的急救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未来,该县将继续砥砺奋进、不断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急救及医疗服务,让所有生命都得到应有的呵护与守候。


(供稿:绥阳县卫健局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