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健康过端午?省二医医生来支招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6-06 浏览次数:

一岁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人们会通过“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等方式迎接这一传统节日,再加上三天小长假,过节的氛围就更为浓厚。在带领孩子感受端午文化,愉快过节的同时,也别忘了注意他们的饮食、出行安全。那么,儿童应该如何健康过端午呢?来听听省二医中医科、儿科医生的温馨提醒。

粽子飘香勿贪食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对于儿童来说,粽子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更是他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方式。然而,在给孩子吃粽子时,家长需要注意确保粽子的健康和安全,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味选择合适的粽子。

省二医中医科主任李程提醒,家长在给孩子吃粽子时,需要注意粽子的食用量。粽子虽然美味,但主要由糯米制成,黏性较大,不易消化。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3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不建议吃粽子;3-6岁的孩子可以少量吃一些,手掌大的粽子,一般半个为宜,不能超过1个;6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像成人一样,一次性吃下整个粽子。

除此之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味选择合适的粽子。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选择馅料简单、口感软糯的粽子,避免过于油腻或含有较多添加剂的粽子。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根据他们的口味喜好选择不同口味的粽子,如咸蛋黄粽、豆沙粽等。

李程表示,家长需要控制孩子吃粽子的数量,避免过量食用。如果孩子因为吃多了出现积食、消化不良的情况,可以通过几个小办法进行调理:

1、减少进食。适当减少每顿进食量,避免过度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当脾胃不适的症状有所缓解时,应继续保持1~2天的清淡饮食,有助于脾胃尽快恢复。

2、中药消积导滞。如果积食情况比较严重,孩子可服用中药帮助调理,比如山楂、麦芽、神曲等药食同源的多味中药,口感略酸甜,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受,可以起到消食化积、理气行滞等作用。

3、小儿推拿助消化。小儿推拿能调和脏腑气血,安全简便,出现积食状态时,可以采用“揉板门”、“掐四缝”、“顺时针摩腹”、“捏脊”等方法帮助孩子消积食。

端午节戴香包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习俗,古人讲:端午至,五毒出。此时正值夏季,天气燥热,各种疾病、蛇虫出没,容易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小孩子最容易被传染。因此,佩戴香包可以避邪驱瘟,抵抗毒虫的侵扰。家长可以用好看的布料裁剪成为元宝或者三角的形状,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草药,比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等,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驱虫止痒、防病解暑等功效。李程提醒,给小孩子佩戴的香包,不宜放入过量及过多种类的草药,避免直接吸闻香包。

端午小长假,很多家庭会选择带孩子外出旅行。省二医儿科主任李秀云表示,端午节期间,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细菌病毒滋生迅速,儿童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家长们在享受快乐亲子时光的同时,也别忘了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

1. 呼吸道感染

端午节期间,由于气温变化大,儿童易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温差较大的室内外,冷热交替易出现人体不适的感觉,也易导致呼吸道的感染。

2. 消化道疾病

节日饮食丰富,稍有不慎吃了变质食品,轻则腹泻,重则会发生食物中毒;再有如果冷饮和凉拌的食品吃得过多、过量或在制作时不够卫生受到污染,也易导致腹泻发生。另外,夏季炎热,贪凉、长时间吹空调或在凉水中浸泡等都易导致孩子受凉过度,引起病毒感染,造成腹泻。

3. 传染病

端午节期间,儿童聚集活动增多,易发生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手足口病属于肠道传染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玩具及床上用品等都可能引起感染,还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李秀云提醒,出门在外家长要给孩子做好保健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到不干净的食物。第二,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儿童抵抗力。同时注意防晒,避免中暑。第三, 在外游玩孩子不要太过劳累,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第四,做好日常防护、远离密集人群。勤洗手,帮孩子养成不乱摸、不乱碰的好习惯。



(来源: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编  辑:石 磊

二  审:文 叶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