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4年死亡率高达50%!有没有方法诊治?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5-30 浏览次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被认为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病人5年死亡率达50%,严重心衰病人1年死亡率高达50%,仅西医治疗相当棘手!数十年来,心血管病专家在运用现代医学诊治的同时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疾病诊治方面的协同作用,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那么中医在治疗心衰方面有哪些特色?

一、心衰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1.气短

在睡觉和躺下时,会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用力或躺下时胸口和肺上会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

2.水肿

心衰患者的心脏泵血和排血量会出现减少,此时血液可能会聚集到组织内引起水肿,所以患者通常会有足部、面部浮肿等症状。

3.浑身无力

患者病情已经到心衰地步时,会影响到身体内的循环系统,对肝肾功能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从而出现浑身无力的现象。

4.食欲不振

胸腹部有压迫感,吃东西后感觉不适。同时,伴有恶心、便秘、感觉胃部不适或腹痛。

二、心衰患者中医诊治特色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中医心血管专科之一,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教授的学术引领下,在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五大优势:

1.中医望闻问切,结合天时地气,动态地对每个心衰患者进行评估,因人治疗,而且指导患者采用食疗、外治、艾灸等中医外治的方法,进行多方面、多环节、多途径的治疗,以减轻症状,改善体质。

2.中医治疗心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可增强心衰患者的体质,预防心衰的发作。

4.可减少药物的毒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5.中医治疗可让患者全面康复,减少心衰的死亡率。

中医治疗心衰,采取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主要分以下几类:

1.补阳益气法

心衰若是属于心阳气虚型,患者常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可应用补阳益气法进行治疗,一般会选择一些能够温阳的药物,比如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附子,干姜,肉桂等,这些药物相互配伍能够温振心阳从而达到缓解心衰所引起的相关症状。

2.温补心肾法

心衰若是属于心肾阳虚型,患者主要以心悸,腰膝酸软、口唇青紫为主要症状。可选择温补心肾法改善病症,服用兼具温补心肾作用的中药汤剂改善病情。

3.温阳利水法

心衰若是属于阳虚水泛型,患者主要以心悸、气喘、下肢浮肿以及胸闷不适为主要症状。可应用温阳利水法改善相关病症,延缓疾病发展,服用兼具温阳利水作用的中药汤剂,改善病情。

4.益气滋阴法

心衰若是属于心气阴两虚型,患者常伴有心烦失眠、心悸、气短等症状。适宜于服用具有益气滋阴作用的中药汤剂改善病症。

5.温阳滋阴法

心衰若是属于阴阳两虚型,患者则会出现下肢水肿、四肢畏寒等症状。适宜于温阳滋阴法,可服用温阳滋阴的中药。

中医治疗心衰有其独特的功效与作用,可以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单纯性应用中医治疗心衰,作用有限。若是想在短时间内改善心衰等相应病症,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需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辅相结合治疗,疗效更为独特。

三、心衰患者平时要怎样保健  

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带病延年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为此,合理细致地调理好日常生活起居非常重要。

起居有规律

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消退,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力衰竭时应卧床休息。

科学健康饮食

平衡膳食,蔬菜、水果稍微多吃一点,肉类、米比例稍微低一点。食物应选择富含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鱼,清淡少盐,少量多餐,食物容易消化,减少心脏的负荷并限制钠盐,防止水肿保护心脏。

缓解便秘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通便或使用缓泻剂,以免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

动静结合

病情稳定者可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

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所以心力衰竭病人无论何种感染,均需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或冬春季节可给予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等。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专家简介

专家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6月4日(周二)上午

6月7日(周五)上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