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新“镜”界 麻江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微创切除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5-23 浏览次数:

“本来以为要在腿上割一个大口子才能把囊肿切出来,这些天都没睡好觉,没想到几个“小孔”就解决了,早知道就不这么紧张了!”易婆婆高兴地说。言语中尽是病痛解除后的轻松喜悦。

近日,麻江县人民医院骨科为易婆婆开展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其恢复良好,手术圆满成功。此项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麻江地区关节镜领域技术空白,更为腘窝囊肿的微创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也标志着麻江县人民医院专业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年69岁的易婆婆是一名农民,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虽年近七旬但身体依旧硬朗,然而今年来一个肿物“挂在”右膝关节上让她苦不堪言。在田间劳作的易婆婆忽然感觉右膝关节疼痛且有肿物,弯曲时活动受限,休息后稍有缓解,一旦活动则疼痛加重。起初她并未在意,但近几个月来肿物越来越大,疼痛也越来越明显,已严重影响农作劳动和日常生活。在家人陪同下这才来到麻江县人民医院就诊。

门诊根据易婆婆检查结果及病史,以“右膝关节后侧肿物”收入外二科住院治疗,入院后沈平国副院长及骨科团队认真分析讨论并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综合易婆婆病情,确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后内入侧路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沈平国介绍,传统切开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相比之下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疼痛轻、术后无瘢痕,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优势。

术中,沈平国及骨科团队运用关节镜由0.5cm微小切口进入膝关节内进行探查,视野清晰,通过微创操,历时1小时手术顺利结束。“之前听说这个囊肿要在腿上开刀留好长的疤,至少住院半个月,现在没想到只打了几个小孔就把囊肿取出来了!”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的易婆婆开心地说,她怎么也没想到,困扰了自己这么久的膝关节胀痛感竟然通过“不开刀”的情况完美解决。

沈平国介绍,腘窝囊肿也叫贝克囊肿,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继发于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滑膜炎等原发伤病。传统切开手术一般采取关节后方入路,位置通常选择在腘窝囊肿表面,做 S 形或 Z 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囊肿平面时,沿囊肿壁分离周围组织,一直显露至囊肿的蒂部,将囊肿蒂部完全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重要的是只能单纯切除囊肿,没有消除产生囊肿的病因,故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腘窝囊肿与关节内疾病的深入认识,关节镜在胭窝囊肿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切除术是先进行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对骨性关节炎进行清理,对半月板损伤进行缝合或部分切除成形,对增生性滑膜进行切除,再扩大切除后关节炎单向活瓣,最后切除囊肿壁,消除了产生关节积液的病因,从而消除了囊肿复发的可能,由于是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小,预后良好。

近年来,麻江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微创无痛、快速康复的治疗理念,微创关节镜下切除腘窝囊肿为科室重要技术之一,只需四个筷子大小的切口,巨大腘窝囊肿就可以“神奇消失”,为造福周边病患不断前进。

(本报通讯员 沈平国 欧清兰)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