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总院“以师带徒” 助力基层医院“强筋健骨” 麻江县人民医院指导宣威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开展首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
近日,宣威镇中心卫生院收治了一位近60岁的颅脑右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来自医共体总院专家陈永祥(麻江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共体宣威分院院长)的指导下,宣威镇卫生院相关医疗团队成功为其进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这是医共体总院(麻江县人民医院)开展相关工作以来指导乡镇卫生院实施的首例颅脑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头部外伤“惹的祸”
近60岁的梅大伯近段时间以来一直感觉右侧头部隐痛,同时伴随记忆力减退、口齿言语不清等症状被家人送至宣威镇卫生院治疗,经头颅CT结果显示有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脑组织有压迫症状,情况紧急,必须予以手术治疗。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经询问患者近段时间有无摔伤史,门诊医生才得知3个月前梅大伯头部受过伤,伤后其头部右侧感觉隐隐作痛,没有感到其他明显不适,也就没当一回事。入院之前,患者已经头昏头痛得厉害,家里人这才慌了神,将其送到医院。
入院后,门诊医生为梅大伯做了进一步的检查,检查结果确定为“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需手术治疗。在病情得到进一步确诊后,患者和家属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可是手术的费用和护理的不方便又使患者和家属犯起了愁。宣威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们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医共体总院(麻江县人民医院)进行协商。经研究,由医共体总院专家陈永祥(麻江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共体宣威分院院长)带头为患者实施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该手术不需开颅,仅需在头颅相应部位钻一小孔,损伤小,能快速清除血肿。
颅内微创术清除血肿 成功解除患者病痛
据悉,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技术,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规范化治疗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的一部分。该手术与传统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缩短,技术治疗过程相对安全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患者术后康复快,治疗预后好,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最终,经过缜密的手术安排,梅大伯于就诊当日夜间被推进手术室,经过一个多小时手术,在陈永祥的指导下,宣威镇卫生院医疗团队为梅大伯穿刺引流出暗红色淤血,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梅大伯头痛头昏等症状明显缓解,并且意识清晰,言语流畅。
梅大伯的家人很是纳闷,不就是头部受了一些伤,怎么就颅内出血,患上“慢性硬膜下血肿”了?专家陈永祥解释道: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往往是由于头部外伤引起的,由于起病缓慢,初期症状不容易被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硬膜下少量持续性出血,不断压迫大脑,患者才出现血肿压迫症状和体征。
专家提醒:头部受伤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不清,肢体活动无力等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目前主张微创钻孔手术治疗,其方式不仅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疗程短。
医共体总院常指导 带去健康留下技术
“要是没有总院专家的指导,仅凭我们卫生院医疗团队目前的实力真的没办法完成这次手术。”宣威镇卫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了总院陈永祥专家的帮扶指导,我相信我们卫生院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诊疗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真真帮扶情,拳拳医者心。得益于麻江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框架带来的专家力量和技术支持,基层患者平安又多添了一份保障。麻江县人民医院深知“组团式”帮扶工作是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健全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为此,麻江县人民医院进一步了解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持续开展“ 组团式”帮扶,围绕医共体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助基层卫生院工作目标,精心选派本院相关领导专家参与基层卫生院帮扶工作,通过“师带徒”模式进行传承,一边“输血”一边“造血”,切实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报通讯员 陈永祥 欧清兰)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