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给精神障碍、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的一些建议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2-09-08 浏览次数:

当前,全市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关键最紧要时刻,贵阳大部分区域因疫情防控需要执行了静态管理贵州省心理援助热线(0851-88417888)接到不少精神障碍、心理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电话,咨询患者用药、患者护理及自我心理调适相关问题,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就此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1、坚持规律服药

部分患者及家属可能因静态居家、备药所剩不多等情况而出现焦虑情绪,加上为及时了解信息,又都时不时地刷新着手机、电视等各种媒体上的一些信息,这可能会让你改变生活规律,从而出现漏服药的情况,建议大家可以用手机或闹钟设置定时服药提醒,避免因为断药和不规律服药导致精神疾病复发。

2.观察症状变化,了解复发征兆

家属朋友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了解常见复发征兆,包括:

①睡眠节律紊乱,例如昼夜颠倒或连续失眠数日;

②脾气变大,情绪不稳,乱骂人,激惹;

③变得不与他人交流;

④变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⑤变得敏感多疑,自语自笑;

⑥变得兴奋话多或整天沉默寡言;

例如:

躁狂发作的病友可能觉得自己身体很强壮,不用戴口罩,甚至想帮忙做点儿防疫工作,另外情绪容易被影响而暴躁,可能与阻止他/她的人发生冲突、争执,这些都可能增加自己被感染的风险;

精神分裂症患者敏感多疑,可能认为自己被恶意针对了,排队的时候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从而和别人发生口角冲突;

强迫症患者怕脏、反复清洗、反复检查等症状可能加重,例如洗手、洗澡洗更久更频繁导致皮肤龟裂;

抑郁障碍的患者出现晚上失眠,明显的紧张不安或整天悲观消极心态;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可能更加担心自己的躯体健康,一点感冒或一声咳嗽就担心是否被感染。

3、规律作息,提高心理免疫力

静态居家期间,大家尽可能做到规律作息,合理饮食,进行一些室内休闲娱乐活动,充实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例如看电视、看书、听音乐、画画、写字、瑜伽做操、有氧舞蹈、跟家人聊天、给无法见面的朋友和亲人打电话等等。

每天不要刷太多手机看太多新闻,尤其是各种群里没有被官方正式报道的,鱼目混珠的传言太多,大家不要轻信也不要转发,接收太多信息会加重恐慌情绪,定时定点看官方新闻为好。

紧张、担心、焦虑、烦躁这些情绪反应,经过自我安抚大多都会缓解。如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建议你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已全面启动心理援助热线:0851-88417888。因为有可能有其他人也在咨询,所以打不通的情况下可稍后再拨。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疫情期间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正常开放,有就诊需要的市民可向居住地社区申请,由社区联系爱心车辆“点对点”接送。如自己不方便外出,可请亲友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就诊卡、病历、代诊委托书等资料代为就诊开药,原则是尽可能到就近医院就诊。

以下几点小建议是给家属的:

①如果您有感冒、发热及隔离指征,请不要陪伴患者来院就诊。

②如患者不肯服药,您要多给予鼓励、劝说及督促。如出现症状明显波动,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到就近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③对于已在社区登记接受随访服务的患者,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微信等形式主动跟社区精防医生或村(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联系,告知情况,寻求帮助。他们现在忙于疫情社区联防联控工作,万一回复不及时,千万不要放弃,多联系几次。要明确告知需要帮助的情况,如自己生病了无力照顾患者、患者症状复发了、有冲动暴力的言语或行为等,以便工作人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④如病情波动,又确实无法及时就诊,可以参考既往治疗方案,少量加大目前使用药物的剂量,这个方案最好在咨询社区精防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后考虑。



(稿件来源:天眼新闻)


编  辑:马 婷

二  审:毕 锋

三  审:杜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