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临床有院长 保障有书记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姚辉,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兴贵是三附院公认的“金牌搭档”。自2022年3月14日他们搭档以来,坚持“临床一线有院长,后勤保障有书记,持续为患者做好有温度的服务”,唱响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医者仁心:40年来 坚守手术台
刘兴贵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更是贵州省著名的肝胆胰脾疾病专家。他在手术台上坚守了近40年,做过1万多例肝胆胰脾手术,用医德医术书写医生的博大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刘兴贵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刘兴贵是照亮患者的一束光。“心存焦虑而来,带着满意而归”是他救治过的患者的内心真实写照。自刘兴贵到三附院任职以来,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等手术,共247台。其中,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称为外科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他做了5台。而这200多名手术患者中,有的因后腹膜占位、患尿毒症、长期血液透析、手术风险高,慕名前来就医;有的因病情严重,辗转省内外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跨越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前来就医;有的“追求”单孔、伤口美观,纷纷慕名而来;有的因“当地医生没有把握手术”而被婉拒后,慕名到三附院找刘兴贵救治……

刘兴贵查看患者伤口
由于大部分患者高龄,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刘兴贵在手术台上站立七八个小时是常事。有时为了准时参加会议,才下手术台的他来不及吃饭,大步流星地赶往会议室,到达会议室后,他的双腿还忍不住颤抖。有时为了处理行政管理工作,他主动把手术时间提前到早上7:30,甚至更早。对刘兴贵来说,下了手术台步履匆忙地赶去坐诊,更是常态,他的脸上常常有显而易见的手术帽和口罩的勒痕。

刘兴贵为患者查房
凭借精湛医术,刘兴贵收获了大批“粉丝”,如跨越1528公里的前来就诊程先生、跨越300多公里古伯伯、辗转省内外多家知名医院的任先生……刘兴贵到三附院任职的2年多的时间里,贵阳、黔南、黔东南、毕节、铜仁、六盘水等地的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医。75岁的程大爷在接受手术前,直言“刘院长,你在我就踏实了”。

刘兴贵到病房看望患者
天柱县80岁的潘奶奶是刘兴贵手术的受益者。潘奶奶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在凯里行PTGD引流术,术后医生要求患者长期带管。潘奶奶到贵医附院看了刘兴贵周六的特需门诊后,立即决定前往都匀的三附院办理住院。术后,潘奶奶已达到出院标准,她说:“三附院环境好,刘院长和蔼可亲,想多住几天。”
牛女士的女儿因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又担心术后留疤无法通过工作体检,特意从贵阳赶来,刘兴贵为她做了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看不出有伤口,家属点赞刘兴贵为“最优秀的医生”。

刘兴贵与患者家属的聊天记录
36岁的李先生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到贵阳就诊,当地医务人员表示不仅“要开刀、还需带1个多月引流管”。李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立即从贵阳赶往三附院。刘兴贵为其实施了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仅不用插管治疗,还是微创。“我是慕名而来的,刘院长的技术确实比我想象中的好千倍万倍!”术后第二天,李先生为刘兴贵竖起了大拇指。

患者给刘兴贵送锦旗
面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刘兴贵都一丝不苟,查房、制定诊疗方案、实施手术……尽管行政工作十分繁忙,刘兴贵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他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到病房看望患者,换来的是科室医务人员的一声声敬佩、患者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我是院长,更是医生。大到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小到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只要患者有需要,我就一直在。我们把病人当亲人,认真做好每一例手术,把自己做的每一例手术当成作品来欣赏,才能不愧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外科医生。”刘兴贵坚定地说。

刘兴贵组织外科系统早交班
刘兴贵还坚持每周二上午组织外科系统科室早交班。对各科室反映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暂不能解决的,列出问题清单,查找原因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解决,让问题既“有解”更“优解”,推动医院持续做好有温度的服务。

在这近40年来的坚守中,刘兴贵获得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四届“好医生”称号、贵州省第四届“百优医生”称号、2023年度贵州省“白衣先锋”称号,还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分会全国委员、贵州省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他获得的荣誉还有很多很多……
服务医患:深耕责任田
姚辉一直把刘兴贵当做“老大哥”,深知他在临床的艰辛与不易。姚辉多次强调,医院党委必须做坚强有力的后盾,为临床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形成“行政后勤围绕一线转、医技围绕临床转、临床围绕患者转”的良好氛围。

姚辉带领职能部门到临床科室解决存在的问题

姚辉在病房与患者交流
为做好后勤保障,“检验”临床科室为患者做好有温度的服务情况,姚辉常态化开展行政查房,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不仅关心他们的治疗情况,还关心他们饮食、睡眠等情况。针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姚辉一一责成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解决。

姚辉以普通患者的身份体验“胶囊胃镜”
姚辉带领职能部门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工作。为了解患者就医的“难点”“堵点”,他“乔装打扮”,以普通患者身份深入一线体验就医服务。为给医院发展找措施、想办法,他时常凌晨开始思考工作,但为了不影响职工休息,他先将工作思路一一记录下来,天亮了再逐一发给相应科室负责人。为了做好有温度的服务,在他的提议下医院开通了便民免费公交车,实行了行政部门MDT工作模式,开设了午间门诊、夜间门诊、专病门诊、周末门诊,设立了书记接待日,实行住院患者免费停车、门诊患者免费停车4小时,行政职能部为患者、医务人员引导电梯……这样的举措数不胜数。

姚辉在“书记接待日”与临床科室交谈
在姚辉、刘兴贵的带领下,医院历时五年建设的新综合医疗大楼于2023年3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医院运营指标持续向好发展,较2022年同期相比,医院的门诊人次同比增加37.16%,手术人次同比增加30.26%,三四级手术人次同比增加40.35%,微创手术人次同比增加45.22%,接诊能力持续提升,更好地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在主要负责人姚辉、刘兴贵的带领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和1000余名职工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朝着“职工幸福、患者满意”的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