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这么灵,服用中药仅一个月,就止住了放化疗后腹胀呕吐!专家指出,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越来越突显疗效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肿瘤患者手术后联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可更好的消除病灶,提高生存率。然而,这些方法在“杀伤”病灶细胞的同时也难免对人体正气造成损伤,继而产生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失眠、腹泻、便秘、肢体麻木等症状。如何缓解这个时期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直以来是医学专家研究关注的课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联合,特别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能够有效降低放化疗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典型案例
56岁的万先生因肺恶性肿瘤术后进行了化疗,由于治疗副作用,出现了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随之而来的全身灼热发烫、汗多和疼痛更是让万先生难以忍受,虽服用止痛药,但效果不明显,眼见万先生日渐消瘦,家人十分着急。2023年11月,万先生所住的肿瘤科请来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驻贵州专家进行会诊,经专家辨证论治,在服用7剂中药后,其腹胀、恶心呕吐症状较此前明显好转,食量也逐渐增多,就连疼痛症状也有所减轻,一家人见此很是激动,为进一步改善症状,万先生又进行续方,在化疗间隙期继续巩固药效。后据万先生自述,经过一个月的中医药持续治疗,其腹胀、口干、全身灼热发烫、汗多已基本好转,恶心呕吐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病情稳定,正在恢复中。

二、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有哪些特色?
1、减轻化疗后的消化道症状
抗肿瘤药物会对患者的呕吐中枢和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又因个体差异性,不同患者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此时,可通过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症状。此外,治疗间歇期的患者也可通过中医药治疗扶助正气,为下一次治疗打好基础。
2、减轻化疗后的神经症状
有些化疗药物可能会损伤患者的末梢神经,导致出现手脚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此时通过中药内服或熏洗等方法可改善患者末梢血运,减轻症状。
3、减轻放疗后的局部症状
局部放疗易损伤患者津液,导致气血瘀滞,出现口干、咽干、味觉不灵、腹泻、放射性肺炎所致咳嗽及局部灼热感等症状,通过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放疗伴随的相关症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的放疗计划保驾护航。
4、调理肿瘤患者体质
5、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
6、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三、中医药适合肿瘤治疗防治的全过程
1、治未病
针对发生肿瘤的高危人群,以祛邪为主,对癌前病变的患者和“无瘤”患者进行预防。
2、围手术期
以扶正补虚为主,祛邪为辅。手术后,由于患者元气大伤,此时服用中药可改善或减轻术后某些不良反应,促进身体尽早康复,为患者赢得放化疗的最佳时机,促进预后。
3、辅助治疗期
配合患者的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扶正为主,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减轻患者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4、放化疗间歇期与随访期
放化疗结束后的3-5年内,可坚持服用中药,祛邪与扶正兼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延缓增殖速度,延长患者带瘤生存的时间。
5、姑息治疗期
晚期患者、老年人及机体状态差的患者,可使用中医药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同时,中医药治疗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江苏省中医院驻贵州专家

潘 宇
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刘沈林教授、江苏省名中医王瑞平教授。
擅长:胃癌、肠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肿瘤患者的术后化疗及姑息化疗,通过辨证给予口服中药,减轻及治愈化疗、放疗后患者的毒副反应:如失眠、便秘、食欲不振、自汗盗汗、白细胞降低、肢体水肿等;治疗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及化学性肠炎,恢复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疗效明显。
坐诊时间及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
3月4日起(连续坐诊3个月)
预约方式:
方法一:电话预约挂号
0851-82269999
方法二:扫码预约挂号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小程序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 陈节琼 妇瘤外科 王可)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