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卫生健康局:创新“两机制一清单”整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30 浏览次数:
近年来,黔南州创新“两机制一清单”推动模式,同质化整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福泉、长顺、龙里、平塘、贵定医共体建设先后获国家卫健委点赞肯定。9家县级医院高质量评价排全省第一方阵。
一、实施“书记工程”,压实医共体建设双责任
州委书记、县(市)委书记亲自研究落实,压实县(市)主抓、行业部门协同推进的双责任。一是双线交办。州委书记年内 2 次在常委会上将医共体建设工作交办给12县(市)党委书记;州医改领导小组梳理任务清单交办给县(市)医共体管委会。二是蹲点督办。强化过程管理,对工作推进慢的县(市),由州卫健部门牵头蹲点督办。三是调度催办。实行一周一调度、一季一通报机制,做到全程跟踪催办落实。
二、强化联动提能,建实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抓实牵头医院能力提升。组织三甲医院管理专班下沉,以专科建设为重点,采取门诊共建、病房延伸、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八项措施”,按照“一院一方案”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建设“一城一妇儿医院”,整合县(市)人民医院、妇保院的妇、产、儿等科室,推动建设集基本公卫、妇幼保健、临床医疗到产后康复“一站式”妇幼健康服务的县(市)妇儿医院。二是抓实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围绕服务人口、地理位置等因素,压实县(市)政府投入责任,明确到2025年全州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25家,目前已建成12个。按照专班制定方案、医管委审定方案、牵头医院具体落实的要求,细化措施,加强保障,配强次中心管理班子,强化次中心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三是抓实乡村一体化管理服务。实行“三集中”,设置90家中心乡镇卫生院(含县域医疗次中心);实行“三下沉”,将89家乡镇卫生院调整为中心乡镇卫生院分院;按照“不求机构全覆盖但求服务全覆盖”原则,设置268家诊疗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施“五融合”机制和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服务包保责任制,做实前端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服务。四是抓实信息化赋能。以“资源换资金”,全面实施18家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信息系统提级达标;全州统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数据互通;依托州大数据平台加强远程诊断,实现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开发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应用,辅助提升乡村两级复诊能力;变购买设备为购买服务,逐步推广龙里数字化分级诊疗协同教学体系试点经验。
三、细化标准清单,做实医共体“六统一”管理
聚焦县域医共体“六统一”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县域医共体实体化运行17条标准清单,出台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和转诊标准,把改革方向细化为具体建设标准,保障医共体建“实”、建“紧密”。全州各县(市)医共体建设“六统一”落实到位,县域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能力明显提升。2023年,县域内就诊率、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占比、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从 2018 年的75.43%、43.55%、27.29% 提升至93.88%、53.15%、49.8%,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7个。
(来源:黔南州卫生健康局)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申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