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医附院:构建区域医疗高地 保障百姓健康需求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01-27 浏览次数: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遵义医科大学的指导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遵医附院)认真贯彻落实健康贵州行动、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七个专项行动”方案,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省级公立医院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为抓手,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和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过去一年,遵医附院被授予全省首批“五好医院”称号,获批贵州省首批互联网医院资质,顺利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主要运营指标实现“四升三降”……更好满足区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需求,在感恩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展现更大作为。
创新党建促发展
实干笃行践初心

学透“必修课”、打好“理论桩”,补足“精神钙”、筑牢“思想魂”。遵医附院坚持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发展,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计划,并通过反复学、持续学、深入学,真正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
遵医附院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全院工作的极端重要位置,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医德医风和清廉医院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全面执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遵医附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持续优化党建与业务双百分制考核机制,确保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全面总结党建工作经验做法,深入实施“三学三比”院级层面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通过申报全国党建引领示范医院、全省五好医院等活动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2023年,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调研39次,提出解决措施65个,形成调研成果9个,35个检视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同时支持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22次,服务群众1.8万人次。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排队难、如厕难、垃圾分类难问题,研究制定了“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在进一步优化门诊诊间支付项目流程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住院自助结算系统优化建设工作,增配自助机,实现病人预交金自助缴纳、自费病人和普通医保病人出院自助结算、电子发票、非现金退款及时到账等功能,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此外,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推动院内各诊疗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缩短排队等候时间,三大常规检查从预约成功到完成检查不超过30分钟,彩超从预约成功到完成检查只需1至2小时内,胃肠镜检查从预约成功到完成检查不超过2天。
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攻坚克难,展现遵医风采、奉献遵医力量。遵医附院被授予全省首批“五好医院”称号,急诊科第一党支部被授予贵州省首批“攻坚堡垒”称号,4人被授予“白衣先锋”称号;小儿内一科荣获“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并被认定为首批“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系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唯一上榜单位;呼吸二科和医学影像科被认定为“一星级贵州省青年文明号”……
医教研齐头并进
夯实筑牢医疗高地

首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首例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完成,首例“植物人”促醒手术成功施行……一例例成功的手术、一组组醒目的数据,记录着遵医附院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助力健康贵州建设。
遵医附院业务量在全省公立医院位居前列,范围覆盖全省多个市州和省外多地。主要运营指标实现“四升三降”,即医院总收入、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台次有增长,而平均住院床日、住院均次费用和门诊均次费用均有下降。收治病种疑难程度、四级手术台次、医务性收入占比等核心指标得到大幅优化。
2023年CMI值(病例组合指数)为1.29,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04;完成日间手术16535例,较去年同期增加21.38%。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非计划再次手术占比等负性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消化内科率先建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诊疗体系,完成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术近500例,手术成功率100%,并得到国际顶尖消化内镜期刊Endoscopy(IF=10.32)杂志的认可,标志着医院消化内镜技术进一步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烧伤整形外科皮瓣外科技术、伤口缝合技术、超显微外科技术、自体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性创面愈合等传统和先进的技术治疗各种烧伤创面和慢性创面,其规模、业务范围和学术水平均排在贵州省前列,西南地区前5位,多项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专科能力建设成效明显,疑难重症诊疗能力持续提升。烧伤科、儿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医院共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7个,省级质控中心7个,其中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建省级质控中心2个(麻醉、烧伤整形)。完成人体器官捐献70例,获取大器官200枚,大器官移植204例,同比增长36%。其中肾脏移植完成数为全省第一,省内唯一开展心脏移植7例。
深化医教协同育人,扎实推进医学教育工作。遵医附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医学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统筹做好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教育与管理工作,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与临床护理学大幅实现增比进位,均排名贵州省前列。2023年录取硕士研究生664人,录取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生45人,招录住培医师448人。
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能力稳步提升。全年共组织完成各类项目申报970余项,获批项目320余项。其中获批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63项,累计经费1737.4万元,获批经费为近五年最高。获批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3个,获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彰显龙头医院优势
携手共绘同心圆

作为贵州省首家国家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遵医附院承担着引领、辐射、带动和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能。
乡村要振兴,健康必跟进。根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要求,遵医附院2023年先后派出50名业务骨干,到5个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驻点工作,并开创性建立博士工作站,以点带面,引领科室共建,助力基层医院加快发展。

同时,遵医附院还通过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专病联盟等形式,实施“大手”拉“小手”,帮助成员单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日前,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成功为一名56岁的患者开展了消化内镜下治疗手术,把原本想到上级医院治疗的患者留在了当地。为患者胃肠健康提供先进诊疗服务的是该院内一科副主任张世文,作为第一批骨干被选派到遵医附院进修学习消化内镜下治疗的医生,张世文半年后学成归来,已经在医院成功开展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取异物、内镜下空肠营养管植入以及内镜下止血等多台手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根据“受援医院所需、遵医附院所能”的原则,遵医附院2023年连续选派18名业务骨干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担任院长、科主任,并与三家帮扶县医院签订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和分院授牌,进一步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同质化。帮助纳雍县人民医院在全国“组团式”帮扶县医院中首批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多年倾心帮扶的德江县人民医院和思南县人民医院在全省县级医院中率先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过去一年,帮扶专家共开展手术894台次,教学查房651次,新建临床专科4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70项,新增专科联盟单位139家,进一步落实优势资源共享,双向转诊等国家分级诊疗等大政方针。
立足遵义,辐射贵州。遵医附院持续加大“五大中心”建设力度,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帮助16家县域医院推进胸痛中心建设,46家乡镇医院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成立贵州省首家高级创伤中心,对省内50家创伤中心进行培训、验收、授牌等工作。接收三十多家基层医院转运的危重新生儿181人,辐射全省33家医院。接诊高危孕产妇1700余例,全年针对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100%,圆满完成本年度贵州省关于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民生项目。

当前,遵医附院已将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打通,构建起现代化急诊就诊平台,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急救”服务。
此外,遵医附院还利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成立了远程医疗中心,与县级医疗机构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覆盖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不断优化了现有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
下一步,遵医附院将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度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来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实习编辑:王瑾瑜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